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2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任务:了解一位革命者的壮志同学们,在老师小时候,许多教室的墙上都有这样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句话背后的故事。第一课时拾取资料卡片卡片周恩来资料1周恩来(1898-1976),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毕业于南开大学,早年留学日本、法国等地,回国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自1949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976年逝世。卡片字词资料2崛起模范魏校长清晰仿效淮安疑惑惩处训斥苦难词语我会认juéfànwèixiàohuáihuòchéngxīchìxùnnàn点击生字观看生字视频肃默晰振胸怀赞效凡顾训斥生字我会写难nànnán多音字我会读难受难题灾难苦难书写指导下半边的笔顺为“先两边后中间”而非“从左到右”。sù左边的“先”的弯钩要变成提。zàngù“厂”里是横折钩加竖提,不是“巳”。最后是点。了解立志故事读一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几件事,完成后面的表格。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一件事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魏校长周恩来周恩来回答为什么读书第二件事十二岁那年奉天伯父周恩来伯父说“中华不振”,周恩来疑惑不解第三件事一个星期天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中国妇女巡警围观的中国人周恩来周恩来看到中国妇女被外国人欺侮,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立下远大志向理清三件事的因果关系,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件事第二件事第三件事结果原因结合表格,用“之所以……是因为……”来概括文章内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少年周恩来之所以从小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是因为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外国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现象,体会到了中华不振。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试试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概括文章内容。拓展表达方法梳理有的文章写了不止一件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共写了三件事,可以先弄清每件事讲了什么,然后把几件事连起来,就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你知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背后的故事了吗?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2第二课时探寻立志关键文章中有一个词语多次出现,它告诉了我们周恩来立志的最关键因素,你能把它找出来吗?中华不振默读第11-17自然段,画出体现“中华不振”的语句,并在旁边简要批注自己的想法。为什么中国的土地会被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