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条护航民营企业稳固外贸主力军地位文/本刊记者刘馨蔚据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23.55万亿元,同比增长0.4%。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12.46万亿元,增长6.7%,占外贸总值超五成,继续保持中国外贸第一大经营主体地位。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董希淼指出,今年以来,民营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增速都在20%以上。同时,在中国对欧盟、美国贸易中的比重均超一半。无论是对新兴市场的开拓,还是对传统市场的坚守,民营企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民营企业作为中国外贸主力军的地位进一步稳固,贡献度不断提升,“护航”民营企业意义重大。31条显决心长期以来,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中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而中国80%以上的城镇劳动力就业是民营经济创造的,90%以上的经营主体是民营企业。在外部环境日益复杂的大背景下,民营经济为压实经贸‘压舱石’做出巨大贡献。总而言之,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发改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近年,党中央陆续印发实施《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但一段时间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少民营企业遇到新的困难和问题,发展信心受到一定影响,迫切需要完善一批基础制度、出台一批管用举措、推广一批经验做法。2020年以来,国家围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的判断,作出一系列新的部署,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日前,印发《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八个方面31条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决心。发改委体制改革综合司司长王善成指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政策链条长、工作环节多。为此,发改委将与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围绕《意见》的整体落实,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抓配套措施。推动尽快出台《意见》分工方案,将重点工作任务逐一明确到部门单位。对《意见》提出的一系列需要出台的配套政策举措,抓紧推动相关方面尽快出台形成“1+N”的政策体系。二是抓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定期调度落实情况、研判民营经济发展趋势、协调解决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