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根游于殷阳”章包含两位寓言人物和两处寓言地名。关于人物,天根寓意“不知”,其是《应帝王》首章的真知与天德的基础;无名人寓意“不治”,体现圣人对治理问题的超离。关于地名,殷阳象征“知”,蓼水象征“不知”,二者分别对应于《应帝王》末章的儵、忽,在各自所处的现实环境中皆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浑沌则代表着庄子对二者的统摄。“天根游于殷阳”章以“不知”和“不治”两种应世方式的内涵为主旨,强调应将“不知”升华至真知和天德,实现无为而治,亦应在思想世界中为“不治”保留一席之地,防止形下治理事务对形上精神自由造成拂扰。由“知”到“不知”,再到真知和天德,对这一演进序列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庄子思想中人类社会由乱世到至德之世的发展历程。关键词:《应帝王》;天根;无名人;知;浑沌中图分类号:B2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7356(2023)-02-0086-09DOI:10.14081/j.cnki.cn13-1396/g4.000307收稿日期:2022-05-0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0BZX050)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杨抒漫(199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哲学。《庄子·应帝王》“天根游于殷阳”章寓言诠解与义理探析杨抒漫(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092)河北工业大学学报渊社会科学版冤允燥怎则灶葬造o枣Hebei哉灶蚤增藻则泽蚤贼赠ofTechnology渊SocialSciencesEdition冤第15卷第2期2023年6月圆园23年6月Jun.2023《庄子·应帝王》“天根游于殷阳”章言辞简约,意蕴丰赡。为方便后文讨论,兹将此章全文誊录于此:天根游于殷阳,至蓼水之上,适遭无名人而问焉,曰:“请问为天下。”无名人曰:“去!汝鄙人也,何问之不豫也!予方将与造物者为人,厌,则又乘夫莽眇之鸟,以出六极之外,而游无何有之乡,以处圹埌之野。汝又何帠以治天下感予之心为?”又复问。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1]266-268当代学术界几无专门以此章为中心而撰著的文章,仅有少数学者在论及《应帝王》思想或庄子政治哲学时提及此章,例如陈徽先生《从庄子的名实论看其政治哲学思想》一文论述了天根问为天下的原因:“‘天根’之所以发作此问,盖一见‘人(无名人)’而机心发动,失其根本(‘根’)。至于‘天根’何以会失其根本(‘根’),庄子或据此以明守道不易之义。”[2]这一观点极富启发性。朱承先生《用心若镜与消极自由———<庄子·应帝王>的政治哲学》一文分析了无名人的思想:“在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