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Mar.2023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JournalofTianjinForeignStudiesUniversity第30卷第2期Vol.30No.2104《认知语用学导论》评介吴淑琼,张荣霞(四川外国语大学外国语文研究中心;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Panther,K.-U.2022.IntroductiontoCognitivePragmatics.Amsterdam:JohnBenjaminsPublishingCompany.1引言认知语用学是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融合的产物,重点关注信息的心理加工过程,即从认知方面对语言现象作出解释,为语境意义的理解提供新的理论视角(Marmaridou,2000)。国际认知语言学会前任主席、德国汉堡大学教授Klaus-UwePanther的新书《认知语用学导论》正是对这一领域的积极探索。该书由本杰明出版社于2022年出版,全书共12章,主要围绕认知语用理据、概念隐喻和转喻、间接言语行为的转喻推理机制等主题展开论述,详细解析了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结合的具体实例,对未来相关领域的探索和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意义。2内容简介第一章“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重点围绕语用学和语用学的认知语言观展开论述。开篇将语用学置于符号学研究的大背景下,并指出当代语用学是以英美语用学派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该学派认为,语义学(对意义的研究)和语用学(对意义在使用中的研究)之间有明确的界限。前者探讨的是语言表达式与其含义之间的二元关系,且意义是独立于上下文的;而后者聚焦的是说话者、语言表达式以及说话者的意图在特定的交际环境中的三元关系。作者从意义与真值条件论、真值条件论与(缺乏)连贯性、非陈述性句子类型、指示词等方面指出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界限并非如此明确或清晰,它们之间呈现出连续统的关系。最后对认知语言学的来源、理论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类型学视野下的英汉反义关系认知研究”(18XYY003)作者简介:吴淑琼,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词汇语义学、语料库语言学张荣霞,硕士生,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认知语用学导论》评介105主张等作了简介,提出认知语用学是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融合的结果,并介绍了Fauconnier提出的意义构建的三条通用的语用原则,由此奠定了该书的理论基础。第二章“语言结构和使用的认知语用理据”主要探讨认知语用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理据(motivation),它最早出现在柏拉图的对话集中。因对事物命名的看法不同形成了两种观点:一是以Cratylus为首的自然派(naturalism),二是以Hermogenes为首的规约派(conventionalism)。作者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