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3G03G28作者简介:王跃飞(1962—),男,安徽安庆人,编审,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化、文学.第25卷第2期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6月Vol.25No.2JournalofWuhuInstituteofTechnologyJun.,2023文化艺术研究«敬敷书院山长余选»初探王跃飞(铜陵学院,安徽铜陵244061)摘要:敬敷书院是清代安徽官办学院.«敬敷书院山长余选»系敬敷书院教材,全书收录有12篇文章,成书时间约在1898—1901年,文章体载大致可分为策论类和问答体.透视全书,有助于今人了解晚清高等教育在思想倾向、价值取向、教育导向等方面的一些状况.该书具有较高的史料、学术研究价值.关键词:敬敷书院;«敬敷书院山长余选»;晚清;教育中图分类号:I2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G1114(2023)02G0058G06敬敷书院是清代安徽省规模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一所官办书院,原名培原书院,后又改称“安徽大学堂”“安徽高等学堂”,现坐落于安庆师范大学菱湖校区内.敬敷书院从清顺治九年(1652年)创办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办为安徽大学堂,250年间在安庆曾三易其址、三易其名,乾隆初年更名为敬敷书院,直至1901年.敬敷书院于2013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晚清时期,内忧外患,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势,国人皆是张皇幽眇,清政府多方筹策,以图挽回颓势.为救亡图存,志士仁人们激情呼吁.数十年里,国家经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庚子国难等,清政府不得不重拾戊戌变法中的部分内容,并做了适当增补调整,于1901年诏谕实行新政,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着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教育改革较为成功,特别是在科举、办学堂、公派留学等方面采取的一些改革举措,起到了促使全民意识觉醒、促进民族振兴的历史作用.[2]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给全国教育改革作了规范,其中«全国学堂总要»言明“京外大小文武各学堂,均应钦遵谕旨,以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宗旨”,指出“大小学堂,理原一贯,惟各学堂各有取义.”[3]全国新成立的学堂及入学学生数呈数十倍的增长,三段七级学制已初具规模,逐步由科举化社会向学校化社会过渡,教育救国已成为全民族的共识.安徽高等教育在省府官员和社会士绅的共同努力下,亦与全国教改同步进行,将敬敷书院与求是学堂合并,更名为安徽大学堂(1904年改名为“安徽高等学堂”).安徽省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