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研究“即工夫即本体”:《孟子·告子上》“求放心”说的工夫论特质收稿日期:20220823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人格培育研究”(18BKS18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19CX05028B)。作者简介:张瑞涛(1977—),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传统文化与中国精神研究基地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史、思想政治教育。①朱熹:《四书集注》,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版,第368页。②参见王正:《序言》,王正主编:《儒家工夫论》,北京:华文出版社,2018年版。“即工夫即本体”:《孟子·告子上》“求放心”说的工夫论特质张瑞涛(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青岛266580)摘要:《孟子·告子上》有“学问之道无他,求放心而已”的论断,“求放心”也就成为中国哲学道德修养论中的“公案”。在孟子那里,“放心”是指因利欲熏染而不能始终“居仁由义”和不能自觉“居仁由义”的“个体之心”,但“放心”不代表“本心”“良心”的“丢失”,只是被“遮蔽”而已;“求放心”是自我主体性的自觉发挥,是“本心”“良心”的自我澄明,体现了“即工夫即本体”的工夫论特质。孟子论“求放心”是以善根本性为始基,以“性”“情”“才”(“四端之心”)的“三位一体”为内在逻辑,贯通生存世界中善恶杂陈的“实然”镜像与可能世界中的性善“本然”,挺立意义世界中道德判断和价值评判的“应然”,其本质是以“应然”的“求放心”工夫回归“本然”的性善世界。尽管先秦儒学并没有“工夫论”的具体概念,但其道德修养论对工夫论的有益探索,为后来宋明新儒学构建工夫哲学夯实了思想基础。关键词:“求放心”;本心;个体之心;工夫论;即工夫即本体中图分类号:B22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3828(2023)03005914国际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DOI:10.19321/j.cnki.gzxk.issn1002-3828.2023.03.05引言《孟子·告子上》中有段脍炙人口的哲理名句:“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①对于“求放心”,当勘察“心”是什么?“放心”何指?为何会有“放”?何以“求”?这内在透显出“工夫论”的致思路向。工夫是人修身养性、练达处世的不二法门,无论是传统儒学,还是道家、佛家,都有丰富的体知与阐发②。就儒学言,系统精粹的工夫哲学直至宋明理学时期才达到鼎盛,理学家们据工夫论探赜主体道德修养和外王致用事功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