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主持人语:新世纪20余年的当代文学版图之中,浙江网络文学因其骄人的创作优势、组织优势和产业优势,逐渐形成了广为认可的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浙江经验”和“浙江模式”。2014年1月,全国首家网络作家协会——浙江省网络作协成立,一批伴随着互联网媒介机遇和大众文化浪潮涌现的浙江网络作家,以及相伴相行的研究者、组织者共同构成了一道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时代风景。时至今日,对他们中的代表人物加以访谈,展现他们的思想、意志、情感,表达他们对于浙江文化与浙江精神的贡献和热爱,是一种历史性的梳理,也是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的新集结。我们因此推出“浙江网络文学访谈录”栏目,本篇访谈对象:燕垒生。——夏烈(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秘书长、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燕垒生,1970年生,本名张健,浙江杭州临平人。其作品多为奇幻、武侠和科幻,擅古体诗词,文字平实而有震撼力。曾任第一届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为临平区网络作家协会主席。著有《天行健》《道可道》《地火明夷》《刺客信条》等。燕垒生·作家介绍文/邵玥泽王喆夏烈ShɑoYuezeWɑngZheXiɑLie“孤绝”之美——燕垒生访谈一、记忆的感发采访者:您是杭州临平人,能够谈谈浙江这块土壤对您的写作有什么影响吗?燕垒生:我的儿时,由于父亲在部队,难得回家,母亲又生了妹妹,没精力带我,因此我很小的时候就被寄养在桐乡外婆家,一直到7岁。一个小孩与两位老人住在一起,当时小镇上的电影院需要有一艘电影船运送胶片来才能放映,那时看的多半是阿尔巴尼亚电影或朝鲜电影,尽管我并不能看懂,但是能看到银幕讲述一个故事,就是很快乐的事了。而没有电影船来的日子,就只有坐在外婆身边,听她给我讲故事。这些故事据外婆说,也是她小的时候听大人讲的,都是原汁原味的民间故事,像当时外婆说的一整套朱元璋造反的故事,她说的是“朱元龙”,后来见◇“孤绝”之美——燕垒生访谈70品位浙江网络文学访谈录民间确实都这样称呼。还有一个田螺姑娘的故事,竟然在熟知的田螺姑娘与农夫过上好日子后,还有闻所未闻的后半段。采访者:这些童年的回忆在您的作品中有什么体现吗?(如文风、小说人物、生活背景等)燕垒生:在那个缺乏色彩的年代里,外婆讲述的这些故事仿佛在我眼前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我那时就想着,将来能不能也写出这样的故事,就时不时地开始编一些幼稚可笑的故事。如果说后来会爱上写作,那这一定是最初的萌芽。十四五岁时,开始真正有意识地在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