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JournalofShaogu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2023年7月第44卷第7期Jul.2023Vol.44No.7《文心雕龙·总术》论“文笔之辨”的意义陈灵心(韶关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广东韶关512005)摘要:《文心雕龙·总术》相当重视对“文笔之辨”的讨论,却在后代引起不少专家学人的困惑。从时代背景看,“文笔之辨”是六朝文学观念发展特有的产物,此前此后都不曾受到重视,后人读至此处难免会感到陌生与难解;从《文心雕龙》成书体系看,“文笔之辨”既是刘勰结构全书体系的重要原则,也是联结文体论和文术论的关键;从“文笔之辨”对《总术》的意义看,刘勰主要是为了强调“宗经”“正体”两大原则,以达到纠正时弊的功能,为下文谈“晓术”“研术”做好铺垫。关键词:刘勰;《文心雕龙》;“总术”;文笔之辨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348(2023)07-0044-06“文笔之辨”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议题,故《文心雕龙·总术》作为研究“文笔之辨”最重要的文献之一,长久以来一直为研究者反复解读、讨论。如清人纪昀批评《文心雕龙》时,就对《总术》篇存有诸多疑虑。他对本篇总评说:“此篇文有讹误,语多难解。郭象云:‘自不害其宏旨,皆可略之。’”对“今之常言……知言之选难备矣”一段,则评曰:“此一段辨明文笔,其言汗漫,未喻其命意之本。”对“凡精虑造文……制胜文苑哉”一段,又评曰:“此一段剖析得失,疑似分明。然与前后二段不甚相属,亦未喻其境。”[1]803可见专就“文笔之辨”的议题而言,纪昀既未完全掌握“文笔之辨”的内涵,也不了解《总术》篇谈论文笔议题的意义。20世纪初,刘师培秉承阮元学脉,率先对“文笔之辨”进行讨论,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随后,又有章太炎、黄侃等一批学者加入,由此开启学界一个多世纪以来对文笔议题的关注,讨论的内容包括文笔定义、文笔说的演变、文笔分目的历史缘由、文笔说的价值等,可以说已经较为深入、充分地掌握了“文笔之辨”的内涵[2]。但是,在格外重视逻辑结构的《文心雕龙》中,“文笔之辨”出现的意义是什么,它为何被放置于《总术》篇首段,则令人难以捉摸。这也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收稿日期]2022-11-01[作者简介]陈灵心(1994-),女,广东汕头人,韶关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小说与戏曲。检视前人研究成果可知,不少学者在研究“文笔之辨”时曾试图解答过这一问题,但往往寥寥数笔,轻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