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巴州区:以系统思维查腐还拆迁风清气正文本刊全媒体记者杨智淋通讯员陈君蓉赖果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6人,移送司法机关审查起诉6人,挽回经济损失700万余元。这是2022年以来,巴中市巴州区纪委监委深化征地拆迁领域腐败案件查办的一组关键数据。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今年以来,该区又循案深挖,处置问题线索11条,立案审查调查5人,截至目前已移送司法机关审查起诉2人。当地征地拆迁领域为何问题较多?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是,2012年以来,巴州区城市化进程大为提速。全区新增城市建设面积12.7平方公里,征地拆迁面积244.14万平方米,涉及群众4.7万余人、资金100亿余元。面对大量的拆迁项目和资金,极个别干部为利所动上下串谋,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2022年以来,巴州区纪委监委坚持办案引领,以“系统查”“查系统”推动“系统治”。随着一批征地拆迁领域的“蠹虫”被查处,潜藏在该领域的深层腐败问题被同步查清,这为后续的系统治理打下了坚实基础。而掀开这一行业腐败乱象的“盖子”,又要从一封信访举报说起。从“一封信”到“查一案”循线深挖行业乱象此前,巴州区纪委监委收到一封反映“某项目拆迁工作进展缓慢,造成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存在腐败问题”的信访举报件。由于拆迁工作人员内部之间乃至和被拆迁对象形成了利益共同体,缺乏人证,很难从他们身上找到有效线索。加之作为物证的原始房屋等早已被拆,纸面上的勘丈资料是否真实也有待查证。这些因素叠加起来,导致拆迁领域的问题难以被发现。经前期综合研判,区纪委监委组织精兵强将成立专案组,决定采取“实地摸排+信息比对”的“笨办法”来破题。最终在海量的信息中发现个别获得大额补偿的户主对自身安置补偿情况“一问三不知”、实际居住地址不在征拆范围但获得了安置补偿、同一地址重复报征等重要线索问题,工作突破方向逐渐明晰。据办案人员介绍,在全面摸排掌握重要疑点问题的基础上,专案组一方面通过全面细致排查情况异常拆迁户的房屋面积锁定原始资料、征拆补偿等材料,拆迁户与拆迁工作人员之间的利益链初见端倪。另一方面,通过重点摸排核实关联公职人员情况,发现某公职人员与该项目拆迁开发商、拆迁户关系密切。该区东城街道党工委原副书记、办事处原主任,时任某项目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苟某某的问题越来越清晰。经查,苟某某利用职务之便伙同指挥部工作人员李某、虎某、白某某等人通过以亲戚朋友承名,编造虚假房屋征迁勘丈资料,并伪造签名、房屋产权证明等手段,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