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前线/2023.8◎人文时空RenWenShiKong李桂华朱腾飞鲁迅第一部小说集《呐喊》出版1923年8月3日,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由北京新潮社出版发行。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20世纪早期,他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共同发起和领导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期间,鲁迅创作的白话文小说成为思想解放的先声。从1918年5月开始,鲁迅用白话文在《新青年》上陆续发表了《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短篇小说。在这些作品中,他以犀利的文笔、鲜明的语言风格和惊人的思想深度,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蹂躏与摧残。一系列重磅文章不仅“颇激动了一些青年读者的心”,也扩大了“文学革命”的实际影响。《新青年》创办者陈独秀对鲁迅的小说更是“五体投地的佩服”。为持续刊发鲁迅的作品,他多次写信向鲁迅约稿。1920年9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首个公开出版机构——新青年社成立后,陈独秀又第一个站出来,主张将鲁迅的小说交给新青年社“集拢来重印”。1921年2月,新青年社被上海法租界当局查封。此后,作品的出版任务就落到了另一家具有进步性质的出版社——新潮社身上。因鲁迅创作的动机是“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惮于前驱”,于是,小说集被定名为《呐喊》。1923年8月3日,《呐喊》正式出版。该书共收录了鲁迅从1918年至1922年发表的白话文小说15篇。《呐喊》的问世,引起了广泛关注。8月31日,上海《民国日报》副刊刊登了《呐喊》出版的消息,称其是“在中国底小说史上为了它就得‘划分时代’的小说集”。茅盾认为,鲁迅的《狂人日记》给青年们提供了一个重要暗示,即抛弃“旧酒瓶”、改用新形式来表达思想。在万马齐喑的年代,鲁迅——这位满腔热血的革命斗士,以文字为武器,向着封建礼教宣战。为唤醒沉寂的民族精神,他更是竭力呐喊。这呐喊震耳欲聋、发人深省。《呐喊》的广泛传播,不仅使白话文写作愈发普及,也唤醒了众多处于迷茫中的知识青年。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成立1923年8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河北省安平县台城村成立。弓仲韬,河北安平人,1888年出生于台城村一个开明的士绅家庭。在父辈的影响下,他自小便养成了忧国恤民的高尚品德。进入中学后,他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参加了反对封建迷信和提倡妇女放足等一系列进步活动。1916年,弓仲韬进入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就读,开始广泛接触最新的社会思潮。十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