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丨中国白酒美学档案·专题2016白酒美学档案体验汹涌,唯“乐”唯“和”白酒品鉴活动、体验营销从暗流潜动到涌澎湃不过数年光景,如果说2017年是白酒品鉴年,那么2016年的体验营销思潮堪为前提。由此回潮至2000年前后困境之下的临时抱佛脚,品鉴、体验虽不只是请客吃饭,却在逻辑上因循演化为白酒体验营销认知论,和嬉易渐进的品鉴方法论。而现实累积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教训再三提醒我们一一沉迷于企业内在系统的单向的直面人的心智和灵魂的表达失于片面,唯有达成与外在消费者的触点、触感,才能真正触动人心。2016年,“体验”呈现出行业共识性历史演进。宋书玉提出,“(市场)最大的机会或许是在关注消费者体验"上”;李保芳在茅台经销商大会积极推动专卖店由“产品销售”向“服务体验”转变;覃文华甚至说,“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体验经济”。然而,当我们在众多“品鉴”活动中寻觅思想的果实,却每每发觉知行上的懿不合,白酒体验究竞体验什么?品鉴作为接触点,是能量场还是销售场?这些问题直至今日依然需要我们审慎作答。成都疫情管控期间,一人在家独饮啤酒、红酒、威士总、青梅酒,唯难端起白酒酒杯。如同“苦难诅咒”对命运浇薄的放大,持续不断的疫情正放大白酒与人的关系局限。偶尔读到太史公在《史记·滑稽列传》中说:“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太史公所言“六艺”就是“六经”,即《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易经》《春秋》,不幸的是《乐经》侠失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独失乐,而史圣念兹在兹于“和”,这婉契如穿越千年的隐喻,或亘古不变的希冀,不也投射出人与酒的“和谐”要旨。疫情之下,人与人的连接场景被无情截成孤岛,白酒的时间场景、空场景间、情绪场景、行为场景支离破碎。疫情似以“连接诅咒”昭示我们,白酒唯有突破个体生命与之的“和谐”限度,才能握有自由的命运。再回到“体验”和“品鉴”的问题上,我们的答案鲜明且坚定一一体验需以“五感”丰富个体生命的“快乐”;品鉴需以品质满足身体审美的和谐”。1、【视色嗅味】之泸州老窖·“国窖会·香港2016新春年会暨中国名酒品鉴会”(美学事件)1月21日,“国窖会·香港2016新春年会暨中国名酒品鉴会”在香港举办。2、【洞见思想】之宋书玉·酒类营销4.0模式·体验营销(思想观念)1月22日,宋书玉在第二届中国酱酒产业论坛上指出,“破局的时代已经来到”,酒类营销要进入4.0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