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Guilinin2022[JJ.JournalofMeteorologicalResearchandA44(1):26-32.LiXianghongZhangYaxin,Zhouitationcharacteristicsandformationmechanismofthedraprecipitation李向红,张雅昕,周希源,等.2022年桂林“龙舟水”降水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门J1.气象研究与应用,2023,44(1):26-32Mar.2023JOURNALOFMETEOROLGICALRESEARCHANDAPPLICATION2023年3月Vol.44No.1应用究象研第1期第44卷2022年桂林“龙舟水”降水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李向红,张雅昕,周希源,欧阳荣谦,阳薇(桂林市气象局,广西桂林541000)摘要: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欧洲再分析资料对2022年桂林“龙舟水”的降水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桂林“龙舟水”降水由三次连续性暴雨、局地大暴雨到特大暴雨过程组成,雨量中心主要在铁路沿线湘桂走廊一带,累计雨量具有极端性,三次暴雨过程具有相同的低层水汽输送特征,异常强盛的西南季风带来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输送到桂林,影响系统有中层低涡稳定控制、高空槽的东移,低层有低空急流、静止锋等。暴雨触发与低空急流加强、切变线、低涡系统的控制,以及副热带高压加强有关,湘桂走廊地形强迫也是暴雨的成因。低空急流的加强与高空槽、低涡迫近导致气压梯度加大有关。关键词:“龙舟水”;暴雨;低空急流;辐合线中图分类号:P458.1+21.1文献标识码:Adoi:10.19849/j.cnki.CN45-1356/P.2023.1.05引言关于对暴雨形成机制的研究,近年有了新的研究成果。王婧羽等[1]研究表明,中国西南山区突发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触发和维持的有利条件是经向扰动环流的加强、深厚的水汽通量辐合、低层强盛的暖湿气流,以及对流层低层较强的风垂直切变。黄美金等[2]分析了冷锋前暖区暴雨和季风槽暴雨的形成机理,发现暴雨可以由后向传播导致相继多个较强对流雨团移过同一区域形成,后向传播形成是由于一个对流雨团的阵风锋与另一个对流雨团后侧的水平对流卷相遇触发新的对流导致。蔡景就等[3]认为南海高压与季风低压的相互作用为广东极端暴雨增幅提供了有利条件,暴雨发生在对流层中低层的层结最不稳定阶段,发生在边界层动力辐合及水汽辐合最强地区。对端午节前后的“龙舟水”暴雨形成机理有大量的研究,胡娅敏等[4]认为华南龙舟水暴雨的影响系统特征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表现为脊线偏北和西伸脊点偏西。南海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的异常强盛的偏南气流为“龙舟水”暴雨提供充足的水汽。林良勋等[5]认为强降水与高空急流加强、西风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