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9期一、引言1948年联合国人权宣言明确指出国家公民应在公共服务获取权上被赋予平等权利,不因性别、籍贯等个体特征而被区别对待[1],超大城市流动青年虽作为公民但因户籍限制尚未获得与户籍人口平等的公共服务。随着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推进,地方政府顺应中央政府号召,逐渐将流动人口纳入公共服务体系,与多元化就业和相对高收入一同吸引人口流入[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强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超大城市流动青年与本地户籍青年一超大城市流动青年属地服务选择的影响机制——基于北京流动青年租房选择的调查○王禹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100191)[收稿日期]2023-05-21[作者简介]王禹熙(1993-),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摘要]超大城市虹吸大量流动青年涌入,城市公共服务无法实现所需即供。属地服务供给属于城市治理范畴,超大城市流动青年的属地服务选择状况揭示了流动人口在城市生存享有的公共服务供给现状,也侧面反映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痛点。借助O-S-O-R模型,构建超大城市流动青年属地服务选择研究框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基于北京流动青年现实租房中对周边基础设施的权衡取舍测量其所需属地服务。实证发现,租房义务不能通过直接作用于选择行为而直接获取相应权利,但租房义务可通过刺激(违法建筑认同)、取向(属地服务满意)最终作用于属地服务选择行为,即违建认同和属地服务满意在租房义务对属地服务选择的影响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基于此,超大城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要培养流动青年积极履行租房义务的观念。尽管租房积极义务不能直接提高属地服务水平,但其是提高城市属地服务水平的逻辑起点;二是要正视流动青年对低成本租赁房的需求,提供低租金的租赁型正规住房替代品;三是要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重视流动人口内部差异化,根据差异化需求,针对性地加强流动青年租住房屋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其属地服务满意度,助推超大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逐步实现。[关键词]超大城市;流动青年;属地服务选择;公共服务供给;租房选择[中图分类号]C921;D6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129(2023)09-0011-15(总561期)2023(9)决策与信息Decision&Information11决策与信息(总561期)同为城市建设奋斗、共同追求美好生活,但现有城市资源的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