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語言學44文獻語言學(15)44~55,2022禪籍“無事甲”新釋a——從胡適與入矢義高的爭論談起王長林(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漢語史研究所,成都,610064)提要:胡適與入矢義高曾在書信交流中討論過禪籍“無事甲”的詞義問題。胡適依本字訓解,認爲“甲”指“甲胄”,而入矢又引用無著道忠的説法,認爲“甲”是“閣”的假借,觀點未達一致,留下禪宗語言研究中的一樁懸案。通過全面梳理宋代禪宗文獻,文章認爲該詞本當作“無事界”,是指當時流行的“無事禪”的修行境界,但後來受到禪林極力的批評,成爲一個貶義詞。由於宋代部分方言“界”的韻尾-i脱落讀作開尾韻母,與“甲、閣”讀音相近而混。語素“甲”只是個單純的記音字,但語素“閣”除了語音相近之外還考慮了詞義的搭配問題,是受流俗詞源影響而選擇的借字,是原詞在語音變讀、理據模糊之後的曲解附會,這可以得到異文“無事角”和“無事匣”的參證。釐清禪籍俗語詞“無事甲”的來源和演變的過程,可以顯示該詞獨特的詞彙史價值。關鍵詞:胡適;入矢義高;無事甲;流俗詞源;俗語言研究一、“無事甲”之爭b胡適(1891~1962)對早期禪宗史的研究不僅開拓了禪宗研究的新紀元,而且因與鈴木大拙(1870~1966)、入矢義高(1910~1998)和柳田聖山(1922~2006)等日本禪學權威的書信交流,廣涉禪宗的歷史、思想、文獻和語言諸多方面,被視爲近代中日學術交流的代表性人物。1957年胡適在《史語所集刊》第29本發表《新校定的敦煌寫本神會和尚遺著兩種》,校勘《南陽和上頓教解脱禪門直了性壇語》和《菩提達摩南宗定是a本文是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日藏漢文古寫本、古刻本禪宗文獻語言文字研究”(21XYY002)階段性成果,曾於2021年8月在北京舉辦的“首届《文獻語言學》青年作者論壇”上宣讀,修改過程中吸收了董志翹、雷漢卿、游帥和李家傲諸位師友的意見,謹致謝忱!b關於二人的書信交流我們參考了《胡適書信集》《入矢義高致胡適的十封書簡》《胡適與入矢義高——寫在書簡上的一段中日學術交涉史》等論著。禪籍“無事甲”新釋45非論》。同年,入矢義高在參與整理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收購的大英博物館藏敦煌寫本照片時,偶然發現編號爲S.6557的《神會語録》,這是繼P.3047和石井光雄藏敦煌寫本之外的新寫本,爲胡適所未顧。入矢義高猶豫良久,直到1959年4月8日才決定給年長20歲的禪學泰斗致信。收到異域的來信,胡適十分高興,自此之後的將近2年時間内,兩人互通書信20封,針對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