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十六阿罗应真图》与石涛早期的罗汉画朱建伟(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陕西延安716000)[摘要]《十六阿罗应真图》是石涛早期的罗汉画作品。此图的款识写出了石涛学佛的师承关系,将师承关系题写在款识中反映出石涛绘制罗汉画的佛门身份认同与虔诚态度。此图呈现出石涛早期绘画的艺术特点,整体上营造出清逸俊秀、儒雅平淡的艺术风格,也呈现出石涛在人物画创作方面的造诣与成就。有学者认为石涛此图受到李公麟的影响,但未见有说服力的证据。此图与李公麟的艺术风格、技法特点有一定的相通性。[关键词]《十六阿罗应真图》;石涛;罗汉画[文章编号]1003-3653(2023)03-0035-07DOI:10.13574/j.cnki.artsexp.2023.03.004[收稿时间]2022-06-18[作者简介]朱建伟(1976—),男,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画理论与创作。[引用格式]朱建伟.《十六阿罗应真图》与石涛早期的罗汉画[J].艺术探索,2023,37(3).学界关于石涛的研究成果非常多,基本涵盖了其生平、交游、与佛道关系、山水画、花鸟画及其《画语录》等方面,但关于石涛的人物画,尤其是罗汉画的研究却相对薄弱。这主要是因石涛罗汉题材的作品很少而难以深入研究,也因此形成了其不长于人物画的印象。石涛有一幅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罗汉作品《十六阿罗应真图》(图1),艺术水准较高,清雅不俗,展示了他人物画创作的扎实功底,能使我们进一步全面了解石涛。一、《十六阿罗应真图》的鉴藏《十六阿罗应真图》,纸本水墨,46.4cm×598.8cm,作者自题:“丁未年天童忞之孙善果月之子石涛济”,钤白文方印“济山僧”“清湘石涛”。从题款可知,此图创作于1667年,属于石涛的早年作品。清代李在《大涤子传》中曾云:“时又画一横卷为十六尊者像,梅渊公称其可敌李伯时,镌‘前有龙眠’之章赠之。此卷后为人窃去,忽忽不乐,口若喑者几三载云。”[1]512此处所云“横卷十六尊者像”极可能就是此卷,此卷中有梅清的题跋,也符合这段记载。此卷中有一段石涛好友梅清的题语:“白描神手,首善龙眠。生平所见多赝本,非真本也。石涛大士所制十六尊者,神采飞动,天趣纵横,笔痕墨迹变化殆尽;自云此卷阅岁始成。予尝供之案前,展玩数十遍,终不能尽其万一,真神物也!瞿山梅清敬识。”钤朱文方印“梅子”“臣清”。卷首有王昶题:“石涛大士十六阿罗应真图,青浦王昶题”,钤引首印“三池渔庄”,后钤白文方印“王昶”“述庵”。王昶(1725—1806年),字德甫,一字琴德,号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