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后加工及应用PDF下载44合成纤维SyntheticFiberinChina2023年第52卷第7期氨纶短纤维对聚氨酯3D打印面料的影响郭家宁,孟家光12*,张紫阳(1.西安工程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48;2.西安工程大学功能性纺织材料及制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8)摘要:向聚氨酯打印溶液中添加长度为0.6~0.8mm,质量分数为1%、3%、5%的氨纶短纤维,测试氨纶短纤维对聚氨酯打印溶液的流变、3D打印面料的力学性能、耐磨性、硬挺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氨纶短纤维质量分数的增加,溶液黏度逐渐增大,氨纶短纤维质量分数为5%时,黏度为536Pa·s;氨纶短纤维质量分数为3%时,聚氨酯3D打印面料的断裂强力最高,为57.33N氨纶短纤维的加入有利于改善聚氨酯3D打印面料的硬挺度和折皱弹性,当氨纶短纤维质量分数为3%时,聚氨酯3D打印面料的弯曲长度降低了44.4%、平均急弹性回复角增加了17.28%,平均缓弹性回复角增加了14.96%。关键词:氨纶;短纤维:3D打印;聚氨酯中图分类号:TS101.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054(2023)07-44-05目前,我国3D打印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虽然历经20年的摸索和探究,但相比3D打印技术起步较早的国家仍有差距-21。据统计,在2017年,我国已有上千家企业从事3D打印技术的研发以及相关的业务。国内相关领域的院校、研究机构都在积极研究这项技术[3],国内一些顶尖高校,如西安交通大学等,最先开展3D打印相关研究,3D打印技术转化也主要集中在各个高校。2018年之前,我国3D技术专利申请达到了9907件(4-5]。对于许多将这种技术视为未来的时装设计师来说,3D打印的时装秀并不是什么新鲜事(6-7]。需要克服的挑战之一是这些3D打印织物的舒适性和灵活性。研究人员对设计和各种结构的3D打印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从传统的纺织结构转变成数字代码[8-9),不同的结构被测试生产类似于编织或织物结构的3D打印织物0,其中针织结构更灵活"。不同作者进行的研究展示了这些新型复合材料的可能收稿日期:2022-09-13修回日期:2023-05-29基金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2012BAF13B03);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项目(2014SZS13-Z10)。作者简介:郭家宁(1995一),男,汉族,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纺织理论与工程。*通信联系人:mengjiaguang@126.com。性和技术限制,提出了在织物上的3D打印几何图形的组合[12]。另外,印刷在织物上的自成形结构具有重要的功能和美学价值13,但是所遇到的问题之一是这两种材料之间的黏附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