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2期(总第161期)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ofHeilongjiangAdministrativeCadreCollegeofPoliticsAndLawNo.22023(SumNo.161)《乡村振兴促进法》视域下村民自治的优化路径探索张妮(中共张掖市委党校(张行政学院),甘肃张掖734000)摘要:《乡村振兴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对于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发挥好农民的主体地位,加强村民自治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随着乡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村民自治过程中普遍存在村民对村庄事务关注度较低、自治主体结构失衡、自治能力较弱等问题。通过壮大集体经济,提高村民关注度;建立体制机制,积极吸纳人才;规范权力运行,提高自治水平;完善村规民约,提升治理效果来优化村民自治路径,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吸引村民积极参与乡村社会治理,落实好《乡村振兴促进法》,助推实现乡村振兴。关键词:乡村振兴;村民自治;村委会中图分类号:D422.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党的工作中,三农问题是关键性工作之一,而要想妥善解决三农问题,就需要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2021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新发展阶段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的现代化。2021年2月25日,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2021年4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2021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以下简称《乡村振兴促进法》)公布实施,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要加大农村基层的基础工作建设,要积极发展基层民主,不断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治理有效是基础与关键。为实现治理有效的目标,新时代中国乡村治理已经探索出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基层综合体系。但在“五治融合”过程中,自治仍是短板。面对乡村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实际运转乏力,对现实的有效回应不足,村民自治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等缺憾,呕须对此问题进行更具有实践操作性的深入研究。从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开展以村民小组、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工作”以来,历年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