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第41卷第1期合肥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HefeiNormalUniversityJan.2023Vol.41No.1[收稿日期]2022-09-1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传播特征视角的重大突发事件网络谣言识别系统构建研究”(20BTQ050);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安徽文明史”(AHSKZD2018D07);安徽省高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环巢湖区域文化整合研究”(2022AH051705)[作者简介]陈凯(1983—),男,安徽六安人,巢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区域历史文化;陈恩虎(1962-),男,安徽无为人,历史学博士,巢湖学院图书馆教授,研究方向:区域历史文化。“涂山之会”新解陈凯1,陈恩虎2(1.巢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巢湖238024;2.巢湖学院图书馆,安徽巢湖238024)[摘要]“禹会涂山”与“禹会会稽”实为一事,大禹会盟万国诸侯祭祀群神的涂山即是今巢湖涂山。涂山会盟是万国盛会,是大联盟时代前所未有的一次政治盛会,它以会盟的形式,确定了大禹的政治威权,重构与强化了以帝舜与大禹为核心的大联盟的政治秩序,扩大了大联盟长的权力疆域,实际上以划九州、朝万国、贡方物的方式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建立起一个统一的政治联合体,由此奠定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政治心理基础,此可谓发大一统国家之滥觞。[关键词]涂山会盟;大联盟时代;政治盛会[中图分类号]K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73(2023)01-0036-05禹会涂山传说同有关中国早期历史的大多数传说资料一样,记载纷杂互有出入,这些各具异同的记载也需要进一步的分析。近年来,学术界对涂山地望、大禹治水、涂山氏族与夏文化关系、徐淮夷以及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研究的相关课题进行深入探讨[1-5]。作为夏史可能的一部分,如果能够把涂山之会的性质和内容梳理清楚,其意义自然不小。文章结合有关文献对“涂山之会”进行一些新的注解和辨析。一、“禹会涂山”与“禹会会稽”实为一事大禹会盟诸侯于涂山确有其事,古代典籍多有记载。最为重要的记载有两处,一是《春秋左氏传·鲁哀公七年》的一句话:“禹合诸侯于塗山,执玉帛于万国。今其存者,无数十焉。”[6]1642此语出自鲁国贵族子服景伯之口,自非虚词。二是《淮南子·原道训》中的一句追述:“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伏,四夷纳职,合诸侯于塗山,执玉帛者万国。”[7]《淮南子》此语亦当来自先秦的传述,应当可信。禹会诸侯于涂山理应是在治水毕功之后,因为治水毕功、造福九州与万国臣服、祭天告功有内在的因果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