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13期电影算法工业美学:生成语境与理论资源张明浩(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杭州310058)[摘要]电影算法工业美学是一次面向电影产业研究与电影生产过程研究理论缺席问题的理论建构,有着明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理论边界”。电影算法工业美学有着明确的问题意识:算法与作为大众媒介的电影具有本质上的耦合性,算法内嵌于电影制作全流程,并表现为全算法、半算法、后算法的算法工业生产形式,但面向新技术生产与算法工业电影制作实践的“理论”,处于缺席状态。电影工业美学、对话理论、交往理性理论与中间层面电影研究思维是电影算法工业美学的理论资源。[关键词]电影算法工业美学;问题意识;产业现实;理论资源;理论建构[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电影工业体系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ZD19)阶段性成果。“电影算法工业美学”是笔者近期根据电影生产的现实问题、现实境况与数字人文语境、“电影工业美学接着讲”视域而进行的一次理论建构尝试。“提倡电影‘算法工业美学’正是基于算法背后的大众文化属性与电影制作可视化基础,也是对陈旭光先生‘电影工业美学理论’的‘接着讲’。算法工业美学主张‘算法可视式制作’‘算法内导演’与‘算法全流程推荐’三重制作逻辑;核心是依靠算法推荐精准大众趣味以此进行资源整合以避免‘成本病’;宗旨是关注大众文化,提倡电影制作应是大众与制作者‘对话’的产物。算法的目标应是大众共情满足,不可唯算法论,生产者须警惕算法背后的‘算法异化’问题。”[1]“电影算法工业美学”已初步形成理论体系。在《电影文学》杂志社与笔者的共同策划下,《电影文学》2023年第9期“算法专题”以栏目关注形式对电影算法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各维度研究,在导演论、受众论、生产论、产业论、媒介观、实践校验六个维度丰富了电影算法研究,以一种“整体观”的形式初步系统化、体系化地搭建了电影算法工业美学的“方法视野观”与“研究维度/研究方法观”。“电影算法工业美学”有明确的“问题意识”与“理论边界”。电影算法工业美学理论的“实践由来”是以XR虚拟制作、算法宣发、人工智能电影生产等“电影生产的算法问题”而来。相应地,电影算法工业美学理论的理论批评化的主要实践对象为“电影生产/电影制作”,目的是为“生产过程中的具体事物”提供理论支撑。也可以用其分析“电影文本”生产中的算法思维,但这种批评方式并不是该理论主要的理论目的。电影算法工业美学提倡研究电影生产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