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环境教育校园Campus﹥﹥名师讲堂从不化雪糕到无塑冰袋我是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的环保教师,当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就在这里跟随周又红老师学习如何用科学方法研究环保问题。小学六年级那年,在周老师的指导下,我的研究报告《冰棍包装小,环境污染可不小》获得了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金奖。而今,我已经是一个13年教龄的教师了,我依然致力于带领学生们以科学为船桨,在绿色发展的时代浪潮中起航。小刘同学是奋斗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从三年级开始就参加了我在学校开设的环保社团,在社团的活动中学习了很多环保知识,他对身边的环保问题也格外关注。四年级的时候,他开始关注塑料问题,当了解到塑料垃圾如果无法妥善处理就会进入海洋成为微塑料时,对家里的塑料垃圾和餐桌上的海鲜就格外关注。有一次,妈妈通过网络平台购买了一小箱海鲜,他帮妈妈拆箱的时候却发现,为了运送几条小鱼,竟然在配送中使用了泡沫箱、冰袋、塑料袋等很多一次性塑料包装。于是他创作了一张照片,来表达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希望能够唤起更多人在生鲜配送上的减塑行动。关注和表达是孩子们参与环保问题的直接手段,可是如果这期间没有科学的加持,很难真正促使问题的解决。以小刘所关注的问题为例,在没有合适的替代方案时,政府和消费者都不可能“一禁了之”。所以,用科技创新方法去寻找低消耗、低污染的替代方案,就成了我和他共同的目标。最初,我们期望寻找到一种根据季节、配送距离、配送种类和数量来灵活调整保温包装数量的方法,并以此减少一次性保温塑料制品的用量。可是2022年年初的一场网络舆情却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灵感:网友们发现,某高端雪糕无论是在常温下还是在烈火中,都能“我自岿然不动”——完全不会融化。作为科技教师,我深知这奇效不过是食品添加剂罢了,可转念一想,这不正是一种能让水保持结构,又能生物降解的无塑冰袋技术吗?这个想法能否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就需要一系列的实验与探索。从果冻达人到外卖小哥为了验证假设,首先需要让方案细化,例如能够把水变成凝胶的食品添加剂有几十种,哪些成本低、效果好?经过一番查阅资料,小刘同学选择了卡拉胶和琼脂两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作为原料。可是哪个浓度最适合制作冰袋呢?这就需要科学实验来获取答案了。我指导小刘同学以卡拉胶在制作果冻中的常用浓度、琼脂在制作细菌培养基中的常用浓度为基准,配制了依次翻倍的四个浓度梯度来进行实验,并在实验室里教他如何配制。接下来的制作实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