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GUANGXIMINZU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Edition)第45卷第1期□2023年1月VOL.45NO.1□JAN.2023情感认同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进路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为例□蒲传新[摘要]以情感认同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坚持人民至上理论的重要实践探索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是中国成立最早、广西唯一的苗族自治县。该县2018年荣获“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称号。作为全国最后一批脱贫摘帽的52个贫困县之一,该县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突出情感教育、情感认知、情感内化、情感认同等工作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奏响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推进乡村振兴、共谋地区发展“三部曲”。[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情感认同;实践进路;融水苗族自治县[作者简介]蒲传新,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陕西西安,邮编:710072。[中图分类号]C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179(2023)01-0018-06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工作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行动指南,是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各民族振兴发展、各民族携手进步、各民族团结奋斗的主线和灵魂。共同体意识包含四个不可或缺的要素:身份资格、整合与需要满足、影响,以及共享的情感纽带。其中共享的情感纽带在四要素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在民族地区,要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民族情感认同的增强,离不开情感纽带的加固。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融水县”)占地4638平方公里,其地域呈“九山半水半分田”特点,居住着苗、瑶、侗、壮、汉等13个民族,总人口52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76%。作为全国最后一批脱贫摘帽的52个贫困县之一,融水县建成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县,在情感认同教育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一、概念阐释概念阐释是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本文首先梳理情感、情感认同、情感认同教育,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概念,为后文更深入地开展后序研究奠定基础。(一)情感、认同、情感认同情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词汇,古今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