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卷第1期(2023)Vol.28No.1(2023)收稿日期:2022-11-12作者简介:陈陟蓝(1989—),女,甘肃靖远人,科研助理。研究方向:汉魏六朝文学文献。浅议永明声律论对唐诗宋词元曲的影响陈陟蓝(西北师范大学中亚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平仄和押韵”作为唐诗、宋词、元曲共同的声律符号意象,离不开以“四声和八病”为主要内容的永明声律论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唐诗表现为“平仄黏对、押平声韵”;在宋词表现为“合律的平仄长短句、押平声韵、仄声韵、平仄换韵”;在元曲则表现为“入派三声、平仄通押、一韵到底”。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中,“声律”犹如一条不可或缺的主线,将三种不同的文学样式珠联玉贯起来,成就了诗、词、曲的不同凡响。关键词:永明声律;唐诗;宋词;元曲;影响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020(2023)01-047-05“永明声律论”是齐武帝萧赜永明(483—493)年间,由周颙、沈约、谢朓、王融等人发现和倡导的诗文声律理论,以“四声和八病”为主要内容,讲究诗歌创作的声韵和对仗。“永明声律论”作为齐梁时期形成的一种重要形式和声律的诗歌理论,它与诗歌的浪漫主义、结构主义和现实主义理论一样,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所具有的理论内涵,不仅促使一种新诗体“永明体”的产生,更在理论不断成熟的过程中,加速了近体诗的形成,促进了唐代格律诗的繁荣。以“四声和八病”为核心内容的声律论经过一定时期的理论发展(四声二元化)和实践认知,演化成了以“诗律、诗韵”等为主要内容的格律诗声律理论,以“词律、词韵”等为主要内容的词律声律理论和以“曲律、曲韵”等为主要内容的曲律声律理论。诗、词、曲中的声律就如一条丝线隐约间将几种不同的文学样式珠联玉贯起来,“永明声律论”对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影响可窥一斑。一、永明声律论对唐诗的影响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兴盛,这除了与宽松的政治环境、开明开放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政策有关以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唐代继承和发展了前代诗歌丰富的艺术经验和知识。唐诗对前代艺术经验的继承和发展体现在对汉魏民歌和乐府传统的继承,对前代“永明新体诗”艺术风格的继承以及对骈体句式的继承和发展。在影响唐诗繁荣和兴盛的多种要素之中,有一种要素是“格律诗”艺术风格和体式特征形成的关键,这就是“永明声律论”。“声律论”从其理论发展过程来看,兴起于齐梁,兴盛于唐代,流传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