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卷第1期2023年2月新余学院学报JOURNALOFXINYUUNIVERSITYVol.28,NO.1Feb.2023双重人格视角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幻想现实主义探究●李儒俊,刘和娟(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摘要: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对传统的现实主义手法进行了变革,其作品呈现出诸多新的特征,浸透了幻想现实主义。他借助双重人格人物性格的分裂性和极端性、心理的幻想与梦、语言的重复和对话等来表现其幻想现实主义,揭示双重人格人物隐蔽的内心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多维度地揭示人性的本质,并透视出幻想现实主义背后更加真实的现实。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幻想现实主义;双重人格;性格;心理;语言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54(2023)■■■■■■■■■■■■■■■■■■■■■■■■■■■■■■■■■■■■■■■■■■■■■■■01-0083-05收稿日期:2022-05-19作者简介:李儒俊(1968-),男,江西抚州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文艺学研究。十九世纪是俄国从农奴制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时期,俄国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期间,社会动荡不安,失业、贫困、饥饿等现象频频发生,人们渴望美好生活的愿望却总是被残酷的现实打破,在善与恶冲突,肉与灵魂不断斗争中,产生了思想撕裂的双重人格。生活在这一特殊时期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写道:“这是一座半疯子的城市……人的精神受到如此大的悲观的、强烈的和奇怪的影响。”[1]543流放、驱逐的人生经历也使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充满矛盾的双重性,正如英国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研究者所说:“俄罗斯民族生活中一分为二的矛盾性如此普遍,如果俄罗斯文学没有反应出这一特点,将是令人惊讶的。双重观念在俄罗斯文学中有着更早的历史,可以从十七世纪的故事中察觉,但是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中,双重性的多元达到了文学的登峰造极之态。”[2]75陀思妥耶夫斯基偏好双重人格人物,擅长在人身上发现人,人性是他要描绘的人内心的全部奥秘。他的作品敏锐地把握了这时期人们矛盾的内心世界,以双重人格折射真实生活,揭示人的精神问题,如《罪与罚》中的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内心因饱受善与恶、道德与欲望、灵魂与肉体、理性与冲动、意识与潜意识、常态与变态的激烈冲撞而承受巨大的心理分裂的痛苦,因而曾经一度变得精神紧张、神志不清。陀思妥耶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