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典型水下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完工调试为例,阐述了47个数据异常传感器的调试过程,明确了系统调试的原则,提出了监控中心调试、采集站调试、线路调试、传感器调试的方法,并就调试结果和对施工阶段的启示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类似工程系统调试提供借鉴。关键词:水下隧道;健康监测;结构安全;完工调试;数据异常中图分类号:U45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7716(2023)01-0172-06水下隧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完工调试关键技术研究收稿日期:2022-03-03作者简介:仇安群(1991—),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结构设计工作。仇安群1,陈喜坤2,王安飞3,陈飞2,黄杰2(1.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290;2.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19;3.南京交通运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1899)DOI:10.16799/j.cnki.csdqyfh.2023.01.0440引言近年来,越来越多水下隧道实施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采用该系统开展隧道结构损伤识别并分析评估结构安全状态已经成为新的趋势。然而,系统施工完成后,往往由于接线、端头、仪器等问题,导致系统采集数据异常,需进行调试以保障系统功能完善并进入使用阶段。部分学者开展了健康监测系统数据异常分析,范时枭等[1]结合机器学习方法,对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的自动化分析,以达到降低进一步分析的计算量、提高分析子系统精度的目的。超马[2]从监测数据中有效地发现异常情况,捕捉所有病理变化可能造成的后果,分析桥梁异常数据的可靠性,初步判断异常值的产生原因,并根据原因对其进行处理。孙汝蛟[3]对FBG(光纤布拉格光栅)应变传感器进行了抗电磁干扰、抗零飘、可重复性等性能测试,并与传统的电阻应变片作对比,验证了其可靠性。张立涛[4]将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引入大型桥梁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传感器异常诊断中,在对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的步骤、基本原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得到了判断测试数据关联性优劣的灰色关联度阈值。针对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完工调试的报道较少。系统调试对于发挥其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有必要开展研究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1依托工程概况南京应天大街长江隧道采用盾构法修建,全长约3km,隧道结构外径14.5m,环宽2m,壁厚0.6m。隧道按双向6车道快速通道设置,设计时速80km/h[5]。南京应天大街长江隧道横断面及平面图、纵断面图见图1、图2。1.1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与实施概述1.1.1监测区段布置南京应天大街长江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