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音乐表演舒伯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D.784的曲式结构及演奏处理分析田甜摘要:弗朗兹·舒伯特被视作早期浪漫主义的领军者,在他的音乐作品中,既有维也纳古典音乐的影子,又有浪漫主义新思潮的体现。虽然他的生命尤为短暂,但却谱写了一部部优秀的音乐作品,流传至今,在多种音乐形式之中,以奏鸣曲最具代表性。所以,要想了解舒伯特的创作风格,就必须从其钢琴奏鸣曲入手进行研究。《a小调钢琴奏鸣曲》D.784是舒伯特的中期作品,集古典主义创作形式以及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为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及研究价值,且只有理解其中的音乐语言并把握其风格特点,才能了解作品内涵并体会其艺术价值。关键词:舒伯特;《a小调钢琴奏鸣曲》D.784;曲式结构;演奏处理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田甜(1984-),女,大学本科,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六幼儿园一级教师。一、《a小调钢琴奏鸣曲》D.784的创作背景舒伯特的奏鸣曲创作可追溯至其18岁的时候,其作品深受贝多芬这一音乐名家的影响,这与二者长期的生活在一个城市有直接的关系。据后世统计,舒伯特是十九世纪之中除了贝多芬之外留有最多作品的一位作曲家,其奏鸣曲创作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从1815至1819年被视为早期,由1823至1826年为中期,而晚期则指1826至1828年。1822年,舒伯特的健康状态愈发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他坚持创作,其音乐作品之中便多了一份悲凉、凄苦的色彩,直至1823年2月,第14《a小调钢琴奏鸣曲》才创作完成,其中的焦虑与哀伤之情呼之欲出,且到了中期,舒伯特的奏鸣曲已经进入了成熟的阶段,而他的主要精力也转向了器乐和交响乐创作之上。作为舒伯特中期音乐创作的开篇之作,第14《a小调钢琴奏鸣曲》由三个各具特色的乐章构成,其中,第一乐章以奏鸣曲式为开篇,设计了适中的快板,第二乐章变为三段曲结构并配以行板,第三乐章回归奏鸣曲结构并变为了活泼的快板,用于表达舒伯特对于死亡的独特见解以及认清现实之后的平静感受,从整体上来看,这一作品的情感基调是阴沉、忧郁的。二、《a小调钢琴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分析(一)第一乐章这一奏鸣曲由三个乐章构成,全曲都充斥悲剧性的色彩。就第一章而言,以a小调为主基调,节拍设定为4/4拍,速度则为Allegrogiusto,即适度的快板,曲式结构为奏鸣曲式(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1、呈示部如图1所示,这一部分可分为主部、连接部、腹部、结束部。图1主部主题(第1~50小节)可分为两个乐句,其旋律极为相似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