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电子政务E-GOVERNMENT2023年第2期(总第242期)专题研究:数字化变革数字治理价值的偏离及其复归:基于“数字抗疫”的案例研究*摘要:数字治理应满足数字赋能与技术赋权两大期待,但实践中却漠视了人的主体性价值,没有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也未充分回应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导致数字治理价值的偏离。以“数字抗疫”实践为例,总结在数字治理实践中暴露出的民众隐私安全受到威胁、数字技术引发的附带风险、数字鸿沟与技术冷漠、数字形式主义的扩大和数字权力的失控等典型问题。数字治理要遵循由安全可信、智慧高效、人文关怀、数字包容、开放共享和多元共治所组成的价值体系,以人本观念统领数字治理体系建设,以法治原则维护数字社会秩序,构建整体性的数字治理能力体系,以制度变革破解科层制的技术困局,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数字治理价值的复归。关键词:数字治理;数字抗疫;以人为本;价值偏离;价值复归DOI:10.16582/j.cnki.dzzw.2023.02.002陈水生**谢仪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基金项目: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以上海‘一网通办’为例”(项目编号:2020PJC017)。**通讯作者收稿日期:2022-11-15在民众诉求日益多元、城市公共问题日益复杂的新形势下,推动政府治理向数字化转型的战略任务更加迫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2022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但在实践中,数字治理却并未完全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在抗击新冠病毒的实践中,我国以“健康码”为代表的一系列数字抗疫手段虽然有力地阻击了疫情蔓延,促进了复工复产,但也带来漠视人性、机械冷漠和简单粗暴等弊病。数字治理理应发挥更多正向功能,满足民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但由于偏离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出现了侵犯人民权益、消解治理效能、引发民众不满等各种弊端,违背了数字治理的初衷与价值追求。为此,本文试图回答以下问题:数字治理的价值偏离有哪些典型表征?如何构建数字治理的价值体系?如何实现数字治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