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杨颖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独特精神标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厚文化底蕴,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根基和源泉。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需要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更坚定的历史自觉、更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扎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文化根基。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相契合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科学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理念,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具有契合性。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没有无物质的运动,也没有无运动的物质;自然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存在,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通过合乎自然规律的方式改造和利用自然。中国古代很早就提出了“宇宙”概念,即“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合起来就是“时空”,还提出了“生生之谓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模式,以及“天人同构、天人相参、天人合一、天人合德”的天人关系说和“制天命而用之”的能动观等,这些观点蕴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的发展观和宇宙整体论等思想因子。可见,二者在世界的起源、事物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是相通的。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与中国传统“天下大同”的天下观具有契合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马克思主义以人类解放为己任,目标是实现消灭阶级、消灭剥削,进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体现了“胸怀天下”的气魄和“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在中国,“天下”是古人对世界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