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卷第1期2023年2月古地理学报JOURNALOFPALAEOGEOGRAPHY(ChineseEdition)Vol.25No.1Feb.2023文章编号:1671-1505(2023)01-056-19DOI:10.7605/gdlxb.2023.01.004塔北埃迪卡拉系奇格布拉克组多类型共生鲕粒特征及其成因探讨*钱一雄1何治亮2陈代钊3储呈林1董少峰4张庆珍1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北京1007283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4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四川成都610500摘要碳酸盐岩中的鲕粒是古沉积环境重建的重要载体之一。塔里木盆地北部露头剖面、星火1井区埃迪卡拉系奇格布拉克组潟湖相及浅滩相沉积中发现了多种类型鲕粒及其共生现象。文中通过剖面详勘、岩心观察以及薄铸片、阴极发光、环境扫描电镜等研究方法,阐明了不同类型鲕粒的基本特征及分布,探讨了鲕粒成核、生长的特殊沉积环境和成岩改造等过程。按显微结构、特殊形态、组合以及成岩改造,依次将研究区奇格布拉克组鲕粒划分出12种类型,其中大气淡水、快速拟晶白云岩化、重结晶、交代白云岩化等成岩作用主要发现于中等水动力条件形成的同心(圈)鲕、同心—放射状鲕等。近源风暴引起的底流和涡流产生的撕裂、磨损及搬运作用为泥晶(大)鲕、薄皮鲕、放射状泥晶(正常或大)鲕、脑状鲕以及部分球(或细菌)鲕、复鲕的成核和微生物作用提供了基本条件,而文石—白云石海中低能环境下的黏性软底质中广泛发育的文石—高镁方解石胶结促进鲕粒的形成;前者发育于潮道或浅滩环境,后者发育于潮坪—潟湖环境,短暂风暴潮或底流是两者共生的可能原因。微生物参与泥晶成核、一定水动力条件下台阶状生长、差异性成岩改造是前寒武纪多种类型鲕粒发育的主控因素。鲕模孔、粒间(内)溶孔、晶间孔、有机微孔等孔隙具有一定储集意义。对奇格布拉克组鲕粒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前寒武纪古海洋和大气组分、黏性软底质中成核与生长中的水动力及微生物作用、早期成岩改造及孔隙形成与保存机理等的认识。关键词多类型鲕粒成核鲕粒生长风暴作用沉积环境奇格布拉克组塔里木盆地第一作者简介钱一雄,男,1962年生,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碳酸盐岩沉积与储层研究。E-mail:qyx9167@vip.sina.com。中图分类号:P588.2文献标志码:A*国家深地项目(编号:2017YFC0603103)和中国科学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编号:XDAXX010201-3)联合资助。[Co-fundedbytheNationalKeyBasicResearchProjectofCh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