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Audit686868《国际商务财会》2023年第3期【摘要】由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传统企业会计数字化转型,导致审计环境和审计客户会计系统发生重要变革,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必须加速推进。文章回顾了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与变迁过程,揭示了当前审计鉴证业务信息化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建议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调查发现,当前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存在发展缓慢、发展不平衡以及发展成效不高等突出的问题。为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政府机构需要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培育和建设数字化产品市场,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做好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以信息化建设带动审计质量和内部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以信息化建设促进行政管理和员工绩效管理水平的大幅改进,以信息化建设实现业务流程、审计模式和竞争效果的显著改善。【关键词】注册会计师;信息化建设;转型发展【中图分类号】F239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背景独立审计作为一种外部经济监督机制,其价值在于为增加会计信息可信度提供独立保证能力,从而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和保障合同履行效率。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导向审计三个阶段。现行的风险导向审计根据风险评估状况确定工作重点,并实施内部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等审计程序,以重要性水平为指导进行专业判断,最终实现减少审计工作量、提高审计效率的目的。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实践运用以来,审计程序和审计技术转向侧重进行风险评估与应对,而审计证据收集、评估和复核趋于弱化。与此同时,企业业务的多元化、复杂化加速了抽样审计技术的运用。建立在风险评估与应对、抽样审计技术运用以及审计人员专业判断基础之上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不可避免地出现遗漏、误判,从而加大审计风险。全球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目前,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数字经济比重已超过60%。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占GDP的38.6%,数字经济增速是GDP增速的3倍多。数字经济下全样本的数据审计理念完全动摇了以抽样为基础的现代审计理论。因此审计要适应客户环境数字化转型的新挑战,不断进行审计信息化创新。2018年5月,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科技强审,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问卷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