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论坛2023年第4期(总第124期)胡彬夏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女报人。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指出:“女子之服务于报界,我国以裘毓芳为最早。次之,则为陈撷芬女士与胡彬夏女士。”[1]胡彬夏是我国最早一批受到西方文化熏染的知识女性之一,1915年12月受聘于《妇女杂志》担任主编。她用实用主义的思想办刊,着眼于女性当下的生活,调和了传统与现代、家庭与社会两者之间矛盾,以协商与拓展的话语策略言说女性,以唤起女性的主体意识。一、杂志话语策略的转变:从保守到实用1915年1月5日,《妇女杂志》由商务印书馆创办。在创刊之初,正值袁世凯复辟帝制,出版与言论活动日益收紧。《妇女杂志》的主编王蕴章作为旧文人,在舆论压力下,顺应时代之势,选择了一条传统保守的编辑思路来规避政治。他站在旧文化的立场上,宣扬传统的贤妻良母主义,推崇封建贞妇观念,使女性又重新落入传统文化的藩篱中。1915年12月,胡彬夏以知识新女性加入《妇女杂志》担任主编,成为《妇女杂志》第一位女性主编。胡彬夏既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接受过国内新式教育,又受到西方文化的洗礼,特别是深受美国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在残酷的政治现实与激进的女权思想之间,胡彬夏改变以往保守的做法,在坚守传播女性声音的同时,以协商的姿态,用实用主义的方式走一条渐进改良之路。胡彬夏主张“有用即真理”,批判传统形而上学,强调个体积极务实的行为方式、个人能力的发挥和以人为本的生活态度。实用主义思想使胡彬夏重新思索中国女性解放的问题。她认为激进空洞的口号并不能唤起女性的觉醒,应着眼于女性自身,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改变自己,“以为吾妇女欲见重于人,必先为家国社会有所兴作焉”。[2]胡彬夏在主持《妇女杂志》期间,把实用主义思想运用在办刊实践活动中。在主编的第1期《妇女杂志》“社说”栏目中,胡彬夏发表《二十世纪之新女子》一文,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探讨女性于家庭与社会的效用,指出“之志愿皆在于致用”,女子“或在家庭操作,或在社会劳碌,其间接或直接影响,皆在乎益世助人”。[3]她提出女性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把自己所学的运用到家庭或社会各个领域,尽所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以在家庭和社会等多个场域去追寻和实现女性的自我价值。胡彬夏选择实用主义的编辑方针,既是对激烈政治斗争的规避,又是对以前保守思想的反拨,以一种渐进改良的方式去凸显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价值。二、调整栏目以拓展女性话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