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教育阶段家校合作机制协调性研究_柏欣彤.pdf
下载文档

ID:2733629

大小:133.68KB

页数:3页

格式:PDF

时间:2023-10-1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小学教育 阶段 合作 机制 协调 研究 柏欣彤
第 卷第期 年月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小学教育阶段家校合作机制协调性研究柏欣彤(淮安生态文化旅游区沁春路小学,江苏 淮安 )摘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前提,而学校教育则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及补充,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良好的家校合作对孩子的发展非常重要,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进步,教育水平日益提高,家长与学校对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有了一定认识,但在实际的家校合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需要提高家校合作机制协调性,给学生一个更加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关键词:小学;家校合作;主要因素;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通信作者:柏欣彤,中小学二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家校合作概念“家校合作”,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家庭和学校进行合作。而根据合作方式,又可将“家校合作”分成“家校沟通”“家长参与教育管理”,等等。家校合作就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通过双向沟通、互相配合,一起参与到学生的教育当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家校合作机制现状分析笔者通过在小学的实践调查,及对多位班主任老师的访谈,了解了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情况,其中有种家长参与类型:主动参与型、被动参与型和不参与型。家校合作机制的协调性,即家长与学校在合作过程中的协调程度。家长与学校是否都有家校合作意识、家长与学校是否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家校合作中、家长与学校是否能在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等都能影响到家校合作机制的协调性。协调性好的家校合作机制 协调性好的家校合作机制中的家校合作表现在协调性好的家校合作机制中,学校积极寻求与学生家长合作机会,通过多种方式、途径与家长进行沟通,使家长能及时了解到孩子在校情况。家长也非常支持学校工作,积极配合参与到学校工作中来。家校合作呈现良好状态,给学生提供了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协调性好的家校合作机制的意义)促进学生成长。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前站,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及补充,所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笔者在小学实习时,发现班级中成绩优异、学习习惯良好的学生,家长经常和老师交流学生在校情况,也会和老师反映孩子在家学习时遇到的问题,这样家校都对学生的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对学生起到了双面督促的作用。)促进学校及家庭发展。在家校合作中,家长可对学校教育起到辅助作用,而学校也可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对家长进行指导从而完善家庭教育。所以家校合作可以增进家长与学校关系,对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家庭和谐发展都有重要意义。协调性差的家校合作机制 协调性差的家校合作机制中的家校合作表现协调性差的家校合作机制有以下几种表现形态:)学校希望家长配合工作,但家长积极性不高。学校有些事务和学生有关,需要家长的参与和建议,但是家长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只有教师与DOI:10.16119/ki.issn1671-6876.2023.01.016家长联系了,家长才会参与。而不参与型家长,甚至是教师主动沟通,都拒绝参与。)在一些问题上,家长想参与学校事务,希望与学校沟通,了解学校工作,但是学校在此方面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家校合作机会少。)学校和家长都不主动寻求合作。学校不主动寻求与家长交流和合作机会,而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责任在于学校,对孩子的教育放手不管。家校合作机制协调性差的影响)加深家校矛盾。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解决矛盾。在家校关系中也是如此,家长的意识中会认为孩子表现都是好的,所以如果老师不将学生在校的实际情况告诉家长,一旦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不理想,家长可能就会把责任都推给老师,激发家校矛盾。)激发家庭矛盾。有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未必正确,当家校合作机制协调性差,老师和家长没有就孩子的情况及时沟通时,一旦孩子的学习方面出现问题,家长一气之下,不会先与老师一起商量对策,而是可能会采取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进而伤害亲子间感情。所以需要家校的沟通,不仅是交流学生情况,老师也要适时地对家长进行教育方法上的指导。)家校之间配合不够,无法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积极作用。如果家长和学校的交流沟通不够,那么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对学生的了解都是片面的,所以对学生的教育总有不足。只有家校增强联系,才能形成优势互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影响家校合作机制协调性的原因 学校层面)学校没有对家长宣传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也没有鼓励家长参与进家校合作,所以家校合作协调性差。)学校的家校合作流于形式。在实际班主任工作中发现,家长和学校的沟通主要是通过家长学校活动、群等方式进行,而且家校之间的交流往往是在学生出现问题、布置作业和发布通知等情况下才会进行,这种活动缺乏规范性和计划性,家校之间双向联系相对较少,以学校单方面的通知为主。此外学校设立的家长委员会也并没有起到桥梁作用,大部分家长与老师的交流是通过直接联系老师进行的。家长层面)家长的家校合作意识不强。家长认为没有合作的必要,觉得学生的成长全靠学校的教育和学生的自觉。所以家长只会在教师与其主动联系时才会沟通。如果家长没有合作的意识,那么家校合作就无法协调。)家长因为工作等原因没有时间及精力去参与家校合作。)有的家长自身水平有限,虽有意愿参与学校工作,但能力不够,久而久之,家长就放弃参与家校合作,全权放手给学校,导致家校合作协调性差。)家长在孩子教育方面上更“重智”。社会竞争的加剧使家庭教育更多地关注了孩子的学习而忽视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对“双减”政策的误解。年月以来,全国各地坚决落实“双减”政策,教师给孩子布置的家庭作业也开始减量重质,加上课后延时服务,孩子每晚到家时,学习任务基本已经完成。部分家长误解“双减”政策,认为这样的政策就是鼓励“放养”孩子,对于学校的活动也就不会上心。学生层面学生的意愿,也会影响家校合作。因为家长对学校的一切态度都是围绕学生的。学生对学校活动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家长也随之会对学校活动重视起来。当然学生的表现优异,老师就表扬得多,家长在与老师、学校的合作中,积极性就会提高,这就形成家校合作的良性循环。相反,有的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不尽如人意,对于学校的活动也提不起劲,老师经常会给家长提意见,批评孩子在校的表现,这样,家长与老师间很容易产生矛盾。最终导致家校合作机制的协调性差。提高家校合作机制协调性的应对策略 从学校角度家校合作中起主导作用的应是学校。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拥有大量的教育专技人员,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能按教育规律科学地对学生施以教育。正是因为学校的这种专业性,所以在家庭和学校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应是学校。学校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提高合作机制协调性。)加强对教师的培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端正与家长交流的态度,与家长沟通时要保持理解宽容的心态。其次教师要增强与家长沟通交第期柏欣彤:小学教育阶段家校合作机制协调性研究流的技巧与能力。再次要熟悉了解学生家庭状况,让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家校合作的热情真诚。最后教师对于家校合作这个问题要不断研究分析,多学习。这样才能更好促进家校合作机制协调性。)学校要了解家长需求,不能只考虑到自身需要。只有在家校合作时,站在家长的位置思考,才能让家长更加配合。)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家长了解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每学期定期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一方面增强与家长的联系,另一方面在家长学校活动中可以教给家长好的教育方法。)设立家长委员会。一个班级大约有 位家长,选位家长为家委会成员。要充分利用家委会的力量,很多工作,教师甚至可以直接放手让家委会成员来完成。比如新学年开始时,教师刚接手一个新班级,对班级情况还很陌生,这时候就可以与家委进行沟通,了解班级原本的制度。面对学校一些事务,可以由学校牵头组织交流会,家长委员会成员结合全体家长意见参与决策。班级里一定会有愿意积极参与家校活动的家长,再让这些家长带动更多的家长,因为这些工作可以直接按家长的意愿进行,也会减少家校矛盾。)在学生的学习方面,提供途径让家长参与监督。学校落实“双减政策”,学生的笔头作业在学校完成,回家后就是一些口语和阅读任务,课文的背诵,及预习时的朗读课文,可以让家长拍照、录音并发到班级 群内,既让家长参与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方便老师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提倡“亲子共读”,通过评选“书香家庭”等活动,督促家长在家中多参与孩子成长,在日常潜移默化中教育孩子。)一些实践活动中,积极寻求家长的支持、参与。如歌唱比赛请家长做大众评委、春游时请家长帮忙管理班级学生、在活动准备时发动家长一起制作活动服装及道具等。教师在活动中要善用手机留下精彩照片,在班级群里及时反馈表扬。家长也是有虚荣心的,他一方面看到学生在活动中有收获,一方面又看到自己的付出有回报,就会更加支持学校工作。)学校可以从教育的时效性出发,为家长提供多样化的参与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让家长选择较便捷的方式参与家校合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当学校有相关活动时,首先应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当学生充满热情时,就会带动家长也参与进来。从家庭角度)增强家校合作意识。家校合作不能光靠学校一方努力,家长也要了解家校合作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家校合作意识,积极主动支持参与学校工作。只有了解了家长和学校对教育子女承担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家长才能更好地发挥在家校合作中的作用。家长提高家校合作的意识,不仅是对子女教育负责,更是对自身作为家长的负责。)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能力。家长作为子女的第一位及终身的老师,自身的文化素养、行为习惯、道德品质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为了做好孩子的榜样,要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及人格品质。要增强家校合作机制协调性,家长自身各方面也要有所提升。)改变教育方式,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多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及方法,家长不仅要和学校加强联系,在家庭中也要改变生硬的教育方式,因为家校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家长要改变态度,严慈相济,关心爱护与严格要求并重,以宽容理解的方式对待孩子,多鼓励,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更有信心。参考文献:秦逸韵小学家校沟通与合作的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石亚亚 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刘晓 基础教育“家校合作”的探析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马忠虎基础教育新概念 家校合作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潘振娅影响家校合作的家长因素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责任编辑:王晓青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