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2-10-2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桂滇边境地区旅游促进兴边富民成效典型案例调查”(20BMZ126)。作者简介:黄燕玲,女,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谢俊华,女,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罗盛锋,男,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年3月第45卷第2期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ChinaThreeGorges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Mar.2023Vol.45No.2DOI:10.13393/j.cnki.1672-6219.2023.02.008引用格式:黄燕玲,谢俊华,罗盛锋.文旅融合视域下广西民族村寨文化资源资本化转换路径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5(2):49-57.文旅融合视域下广西民族村寨文化资源资本化转换路径研究黄燕玲,谢俊华,罗盛锋(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广西桂林541006)摘要:文化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与源泉。旅游业已成为众多民族村寨发展的主要选择之一。在旅游开发中如何将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转换为文化资本,从而促进地方可持续发展变得尤为关键。本文基于文化资本理论,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广西“中国少数民族村寨”的网络数据进行收集与编码,构建了包括自然资源环境、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文旅融合路径和发展成效4部分的民族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换路径概念模型。本研究可以为其他民族村寨的文旅融合与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借鉴。关键词:民族村寨;文化资源;文化资本;文旅融合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6219(2023)02-0049-09一、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民族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如何促进地处偏远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民族村寨的发展,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有效资本转化,成为实现共同富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指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聚居且比例较高、生产生活功能较为完备、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及其聚落特征明显的自然村或行政村[1],各村寨由于主要聚居民族不同,自然资源与环境多样等因素,孕育了丰富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现有研究表明,文化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本[2],成为解决民族村寨发展问题的关键突破口。近年来,多部门发文(见表1)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