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2023年2月第1期总第177期金融理论与教学FinanceTheoryandTeaching新中国70余年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发展分析王景利(哈尔滨金融学院金融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摘要:文章阐述和分析了新中国70余年来,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经历了个体经营、集体经营、双层经营和新型经营四个时期的主要特征,总结了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主线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有效和谐,前提是集体经济职能有效发挥,重点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效培育,保障是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配套的四点经验启示,为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关键词: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发展进程;经验启示中图分类号:F3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487(2023)01-0098-04收稿日期:2021-03-16基金项目:2022年黑龙江省省属本科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基于三产融合视角的黑龙江省农业转型升级研究”(2022-KYYWF-E002)阶段性成果之一。作者简介:王景利(1978-),男,内蒙古突泉县人,副教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研究新中国70余年来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发展进程,从中总结出经验启示,不仅有利于回顾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历史,而且有利于展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未来,对于贯彻落实农业经济发展各项工作,顺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按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一、新中国70余年我国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发展进程(一)个体经营体制:1949-1952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以法律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承认农民具有自由经营、自由买卖和自由出租的权利。土地改革法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然而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了生产资料不足问题,形势压力要求农民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开展互助合作,随后国家颁布了《关于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