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论坛2023年第2期(总第122期)随着中国信息化发展,我们已经进入5G时代,智能手机已经是大部分人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信息工具。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的主力军,如何借信息化社会的东风将图书馆传统业务与新媒体融合,通过微信、支付宝、微博、阅读平台等为读者提供更高效、更优质的借阅服务?解答好这个命题将会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能,为社会产生更多文化效益。一、传统图书馆借阅服务面临挑战随着互联网发展,电子书市场兴起,导致纸质书籍需求量下降。同时传统的借阅服务存在不足之处,使得图书馆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图书馆书籍采访的数量有限,采访周期较长,降低读者对新书热情。部分经典图书采访数量有限,导致经典图书需求量大,却流通量小。同时,某一些图书在节假日借阅量骤升的问题也普遍存在,节假日到馆读者人数增多,对经典读物需求量增加,但图书数量有限,不能满足集中性、爆发性的用书需求。加之图书馆开放时间有限,借还书发生地都在图书馆内,线上邮寄的方式还不够完善,图书信息传递不全面等。以上这些因素导致读者流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有待提升。二、公共图书馆与新媒体融合提升借阅服务的模式在新媒体走进千家万户的时代,公共图书馆也把新媒体平台作为载体,创新服务方式、精简借阅流程,从而提升借阅服务的效率,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让书籍在图书馆内发挥最大的效用,公共图书馆推出了以下几种文化服务:(一)利用新媒体提供免押金借阅服务早在1983年,广西横县图书馆曾采用“信用保证借书办法”,允许一部分读者定期外借过刊[1]。信用免押金借阅服务在杭州、上海、广州等图书馆相继开通,随即,此服务在各个省市县的公共图书馆探索实行。2021年8月10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与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通过信息融合、共享的方式,利用社保卡“实人实名实卡认证”特性,让持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内社会保障卡的民众,免费办理图书馆实体证,或可通过电子社保卡到馆内直接免费借阅文献,其中电子社保卡可在微信或支付宝平台上的小程序中调用。据统计,从8月10日到9月10日活动推出一个月的时间里,新办证人数同比2020年和2019年显著提升,办理免押金借阅证高达3227人次,通过微信或支付宝平台直接使用电子社保卡直接借阅书刊的人次467人。据笔者观察和统计,此次办理新证人数增多主要有几个原因:(1)新证免押金和电子社保卡直接借书的特性打破了图书馆无形的围墙,利用新媒体平台提供借阅的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