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2期山东人大工作烟台市:以担当诠释使命助力发展姜林松程伟探索完善“开门立法”机制,立良法促发展保善治;自觉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以人大监督工作的刚性和实效保障发展高质量;建立了一批乡镇(街道)代表联络站、社区(村)代表联络点、企业(行业)代表联络室;注重市县乡三级人大上下联动,形成一盘棋,凝聚做好人大工作的合力……置身新时代,站在新起点,人大工作怎么干?这是烟台市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履职伊始认真思考和讨论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四个机关”定位要求,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以实际行动写好履职答卷。以高质量立法护航经济社会发展依法治市,立法先行。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发挥人大在立法各个环节的主导作用,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聚焦海洋强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加快立法节奏和进度,力求与改革同频率、与实践同发展。去年,制定了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并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条例进行修订。立法质量是立法的生命线。围绕提高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水平,在全市设立3个地方立法基地和30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新聘任30名立法顾问,与烟台大学合作共建全省首家地方立法研究院,建立紧密联系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坚持人大立法与推动普法、执法相结合,做好立法“后半篇文章”,配合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召开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养犬管理条例、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实施情况座谈会,推动创城工作纵深开展。坚持与时俱进,开展立法后评估,保证已立法规的含金量。对已颁布实施的地方性法规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实效性跟踪评估,掌握法规实施效果,确保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去年,围绕让城乡居民喝上放心水,委托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立法基地对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城市供水条例开展立法后评估工作,从法规的实施成效、存在问题和评估结论等方面,提出专业评估报告,为修改完善地方性法规、改进提高立法工作提供重要依据。聚焦党委关心群众关注开展监督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烟台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切实履行好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职责。如何增强人大监督实效?常委会专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细化监督重点,丰富监督方式,健全监督机制,明确监督路径。2022年11月14日,人大代表在龙口市诸由观镇代表联络站开展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