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安徽医专学报2022年21卷第6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徐丽娟【中图分类号】R473.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7-0196(2022)06-0067-03【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AMI患者共计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住院时间、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0.05),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明显更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AMI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其血管再通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关键词】循证护理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再通率心理状态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等原因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的特点,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能诱发猝死[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联合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是治疗AMI的一种有效方法,但由于患者认知度较低,容易出现不良心理,影响治疗效果[2]。常规护理模式单一,在改善患者心理、减少并发症方面存在局限性。循证护理是根据存在的问题、相关文献等制定的一种护理干预对策,干预范围较广,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方面效果较好,预后效果明显[3]。本研究对80例AMI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详情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本医院收治的80例A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49~70岁,平均年龄(60.21±4.87)岁,心功能分级:Ⅰ级21例、Ⅱ级11例、Ⅲ级8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50~70岁,平均年龄(60.32±4.91)岁,心功能分级:Ⅰ级23例、Ⅱ级10例、Ⅲ级7例。两组患者在上述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与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4]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发病至入院时间均在12h内;均经过PCI术联合冠脉内注射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②排除标准: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心脏疾病者;合并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等疾病者;存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重大并发症者。1.3方法1.3.1对照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