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1期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档案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原生电子档案代替纸质档案已是大势所趋,给档案移交与接收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该文指出了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的时代动因,分析了建设工程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接收存在的差异与难点,结合国内城市相关案例,从不同维度探究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模式,以博采众长,启迪实践。关键词: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建设工程电子档案是指从工程项目开始至竣工结束形成的电子档案资料,涉及电子文件及元数据,采用电子媒介的形式进行传输与保存。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工程电子档案,各省档案馆也陆续开始试行电子档案接收工作。不过,目前对于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的研究较少,相关制度、系统、流程等仍不清晰,不利于档案一线深入推进相关业务,因此梳理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的移交与接收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的时代动因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进入新阶段,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档案工作转型发展的方向,移交与接收电子档案的条件逐步具备。一是信息时代要求:当今世界已进入数字信息时代,我国正大力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智慧城市。2019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指出“不再用纸质形式归档和移交电子文件”;2020年5月,住建部颁发《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各地建立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覆盖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而且可以获取相关电子文件。从发展趋势来看,以后工程建设领域必将产生大量的电子文件。二是法规政策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都明确指出,电子档案具有与传统纸质档案同等的法律效力,而住建部要求自2021年起房屋建筑和市政项目全面使用施工许可电子证照;2022年4月,国家档案局发布的《电子档案移交接收操作规程》则指出了工作流程,这些都为建设工程电子档案的移交与接收指明了方向。三是信息技术保障: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整个社会正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这为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提供了技术保障。云平台、大数据、区块链、身份认证、电子签章等保障了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并为其安全传输与保管提供了技术支持。二、建设工程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接收的差异与难点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存储介质不同,相应地,信息阅读、材料整理也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移交内容与方式不同、审核与鉴定方式不同等。例如,传统模式下的建设工程档案包括纸质档案实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