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叶昌炽的《诗经》研究方法王立民摘要:叶昌炽是清末民初著名文献学家,其目录版本学、金石学成就举世瞩目,这些成就掩盖了他的经学研究成就。文章以《缘督庐日记》中关于《诗经》研究的记录为例,用文献学理论,归纳总结出叶昌炽经学研究的一般思路及对今人经学研究的启示。关键词:叶昌炽;《诗经》;研究方法中图分类号:I207.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1017(2023)02-0091-07叶昌炽(1849-1917),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末民初著名文献学家,长于目录、版本、校勘之学,尤擅金石学。其《藏书纪事诗》和《语石》被称为“乃二百数十年间无人荟萃之创作。文字一日不灭,此书必永存天壤”的不朽之作。叶氏身后还有日记流传,这就是被称为“晚清四大日记”的《缘督庐日记》。叶氏既以上述三种著述闻名天下,其他方面成就往往被遮盖,以经学而言,叶氏虽不以经学名家,但是他在经学方面的成就,诸多结论发人所未发。其在经学研究方法上的思路做法,则对我们今天的经学学习及研究,依然有很多教益。本文仅就叶氏日记中所见《诗经》研读方面的经验之谈,加以概括陈述,以期为叶昌炽研究及经学研学提供些许借鉴,尤其是对大学生及研究生的专业学习提供可靠的方法论指导。叶昌炽对《诗经》的集中研读、考证,以1876年至1878年间为最勤,故本文所选叶氏日记①中这三年在苏州正谊书院读书时研读《诗经》的资料为主,结合文献学相关知识及方法,对叶氏的研读活动加以述评。表格主体共两栏,第一栏为叶氏所读经文及所下按语,第二栏为本人对叶氏《诗经》研究的评述,意在标示叶氏研究方式方法对经学研究的启发,这些方式方法是历代学问家共同经验的总结,与文献学理论暗合。表1叶昌炽研读《诗经》述评表序号日记述评1读《毛诗正义》引《说文》云“潦,雨水也”。按《说文·水部》“潦,雨水大皃”,冲远删两字,殊失许义。又按《周礼》“茇舍,草止之也”,《甘棠》疏引节“茇”字,亦非。(1876年正月十六日,以下20条均出自本年日记)古书在抄写、刷印时代,文字差异较大。除此之外,历代注家对古注的更改,也能造成字义的改变。叶氏认为此两例中孔颖达节删古注致误。2读《毛诗·羔羊》疏有“故下杂记云”句,初不解其义,既知“杂记下”倒文也。(正月十九日)校勘中的倒文现象时有发生。3夜缉《匪石遗稿》、《说文段注》,订二条,未刻补录于后:隩,《注》云《释丘》曰“厓内为隩,外为鞫”。按:《释丘》作“外为隈”。《说文·阜部》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