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硇洲岛地下水循环系统研究吴卓秋(广东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广东省湛江市524049)[作者简介]吴卓秋(1986年~),男,汉族,广东遂溪人,本科,水工环地质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工作。[摘要]硇洲岛陆地面积56.0km2,岛上无江河湖泊和大中型蓄水设施,地表水资源非常紧缺。长久以来地下水几乎是岛内唯一的生活用水来源。地下水系统是地下水各项研究的基础,本文通过基于构造视角地下水系统格局分析和基于实测流场的地下水系统格局进行验证,硇洲岛地下水系统是一个以火山口及周边区域为补给区,岛四周为排泄区的散射状多层循环系统。[关键词]硇洲岛;地下水;构造视角;循环系统1.自然地理概况硇洲岛位于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东南3.5km,为湛江港东南屏障(图1),硇洲岛总体呈近似一个北东向的等边梯形,北东向中轴长10.5km,北东边宽6.5km、西南边宽7.4km,岸线总长约45.6km,陆地面积56.0km2。岛上无江河湖泊和大中型蓄水设施,地表水资源非常紧缺。硇洲岛是广东省最大的火山岛,是湛江市的岛外之岛,岛岸曲折,风景秀丽,一年四季气候宜人。硇洲岛由玄武质火山岩构成,属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火山喷发形成。地貌呈馒头状混合火山锥,总体上为以灯塔火山口为中心,向四周平缓降低的火山岩台地地形,形似一个浮出大海的“海龟”。高程一般10~50m,灯塔火山口位于岛屿中部偏东,地面标高82.5m,是全岛的最高点。东、北及南三岸面临南海,长期受风浪冲蚀作用,形成高10~20m的海蚀陡崖,崖壁有较多的海蚀穴、槽沟,海滩及水下岸坡中残留有大片倒石堆和石块,仅在局部港湾岸边发育狭窄的砂滩;西海岸与东海岛遥遥相望,航道水深约5m,为波浪影响区,风浪冲蚀比较弱,海滩宽阔,多为沙滩,局部发育海蚀阶地,高差2~3m;此外沿海附近尚有小面积砂堤砂地分布。海漫滩以砂滩、岩滩为主,仅局部小海湾为淤泥质滩地。硇洲岛是国家试点镇中唯一的海岛镇,隶属湛江市东海岛试验区管辖,人口约4.5万人。硇洲岛渔港闻名全省,渔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为经济支柱之一。农作物主要有水稻、薯类;经济作物有香蕉、火龙果等。硇洲岛的海水养殖业也具有一定规模,主要以养虾为主,少量鱼类、鲍鱼养殖。此外,硇洲镇还有小型船舶修造厂。海滨地质旅游、人文历史资源也较丰富,初步建成和正在建成旅游景点多处,据2013年收集的资料反映,硇洲岛旅游人数约12万人,旅游收入约800万元。2.地形地貌与土壤硇洲岛由上园仔岭(标高82.5m)往四周倾斜并逐级下降,分别形成火山锥及两级火山岩台地(标高大致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