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钰玲幼儿园融合教育的调查与思考一、调查幼儿园融合教育就是让因身体或精神疾患而具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以下简称特需幼儿),与普通幼儿一样接受高质量的适宜教育,为特需幼儿提供更好的随班就读体验。这是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目标。那么,特需幼儿家长、普通幼儿家长对此怎么看呢?为此,笔者进行了随机采访,以下是部分家长的看法。特需幼儿家长A:“孩子腿部有残疾,经常会摔倒,不知道幼儿园活动器械的安全性如何?希望能为有特殊需要的孩子,提供适宜的活动器械。”特需幼儿家长B:“孩子不爱跟人交流,也听不进别人的话,喜欢做自己想做的事。希望老师能多点耐心,用适当的方式教育孩子。我们还担忧其他孩子会因此歧视、孤立我家孩子。”普通幼儿家长C:“不是有专门为特殊孩子设立的学校吗?那些孩子无缘无故地打伤别人怎么办?为了避免发生这样的事情,我只能教我家孩子远离那些孩子。”普通幼儿家长D:“每个孩子都是天使,有缺陷的孩子只是折了翅膀的天使而已。如果我家孩子和这样的特殊孩子在一起,我相信我家孩子会理解、帮助他们。”二、研究(一)接纳问题特需幼儿踏入幼儿园是否会被接纳,是首先遇到的关键问题,如领导接纳、教师接纳、同伴接纳、普通幼儿家长接纳。其中,园所领导的态度是最重要的因素,关系到每个层面融合教育的开展。只有真正接纳特需幼儿的教师,才能愿意尝试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满足特需幼儿的需求;只有真正接纳特需幼儿的同伴,才能和特需幼儿真正融合在一起。(二)尊重问题融合教育意味着所有幼儿都拥有在同一环境下生活和学习的机会。其实,一个班级出现不一样的孩子,是一种自然且合理的存在。只有在同一环境中的每个人都尊重这种多样性,特需幼儿才能真正融入这种环境中。(三)教学问题特需幼儿和普通幼儿的能力差异较大,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户外游戏活动中,教学内容的预设、游戏材料的投放、活动场地的布置等,对教师都极具挑战性。三、策略(一)家长提供情感支持,助力多方参与1.普通幼儿家长教师可以通过家庭访问、个别交谈、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方式,减轻普通幼儿家长、特需幼儿家长的顾虑。例如,关于友好相处的问题,教师可以和普通幼儿家长说:“每个孩子都是宝贝,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不一样。他们愿意主动接近、善待每个小伙伴,也完全能够发现别人的独特之处。他们的学习方式是模仿,你怎么对待这类孩子,他们也会同样对待你。他们可能会因此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