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2022年第12期摘要:本文以莆仙戏《晋宫寒月》的曲牌音乐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中具有悲情性审美风格的唱段,以“不怨而怨”的朦胧美、“哀怨”的凄楚美与“怨恨”的雄壮美三个逐层递进的“怨”来刻画骊姬的悲剧美学形象,旨在依托音乐曲牌来表现莆仙戏悲剧的艺术美学形态,映射出莆仙戏悲情性音乐的审美特征,进而探讨其内在的美学特色。最后从历史遗留、地域限制的角度深度挖掘莆仙戏中悲剧形式背后的社会价值和形成根源,对莆仙戏中悲剧美学的发展和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关键词:莆仙戏;《晋宫寒月》;骊姬;悲剧美学月光下的啼血绝唱——莆仙戏《晋宫寒月》的悲剧美学意蕴□郑莹在音乐美学与戏曲美学中,“悲怨”是体现中国戏曲悲剧精神的核心范畴之一。从元明时期开始,“悲怨”这一美学范畴就在戏曲美学领域中开花结果,近代莆仙戏的悲剧美学更是迅速崛起,在2万多部剧目中脱颖而出,与传唱千古的经典剧目《桃花扇》《长生殿》同列,成为中国戏剧史上新的传奇。这不仅标志着莆仙戏有着文学悲剧的特点,也体现了莆仙戏曲牌对于悲怨风格的诠释。目前对莆仙戏音乐的研究,主要分为历史学、形态学两方面,这两方面都已出现一些有分量的研究成果。然而,注重将莆仙戏的音乐美学思想、音乐形态及其诞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相联系研究的文章很少。因此,依据这一思路对莆仙戏曲牌音乐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现实价值。《晋宫寒月》中的骊姬本是骊戎国君之女,天高海阔任她纵马高歌,生活过得恣意潇洒、无拘无束。然而晋献公攻打骊戎,骊姬不仅国破家亡,还被晋献公强掳为室,失去了人身自由,从此只能孤寂地生活在清冷的晋宫里,让人感慨“多少春梦尽付逝川”,深感“寒宫十载,恨比山重”。骊姬心中埋藏着对晋献公的怨恨,而她又被申生的仁厚所吸引,甚至希望申生早日成为主公,解救她骊戎的父老乡亲,让他们回家团圆。申生的出现犹如一道光照进了她囚笼般的生活,骊姬鼓起勇气大胆求爱,未料到被申生拒绝,再加上重耳和夷吾等人的挑拨离间,骊姬因爱生恨构陷太子投毒。真相大白之际,骊姬追悔莫及,不惜牺牲自己还太子清白,最终以死殉情,将自己的这份感情推到最高点,故事戛然而止。该剧充满了浓郁的悲情色彩。笔者将该戏中表现悲怨审美风格的唱段,按照悲情层次上的不同,大致分为“不怨而怨”“哀怨”“怨恨”三种层次,分别进行论述。一、第一层次“不言怨而怨自深矣”——不怨而怨“不言怨而怨”即以含蓄蕴藉的表达方式来表现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