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23年第1期JournalofGuangdongPolytechnicNormalUniversityNo.1,2023朱熹《白鹿洞书院学规》篇名考辨罗玉梅1,王照年2(1.闽南师范大学法学院;2.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漳州363000)摘要:朱熹《白鹿洞书院学规》篇目名有称之为“白鹿洞书院揭示”者,当属不妥;有称之为“白鹿洞书院教条”者,当属最为合理、最为接近其本真。然而依据现有各方面的情况来看,理应称之为“学规”,才是尊重史实。其主要理由有三点:一是“学规”见称于现存朱熹文集宋淳熙本,应属于最早的版本;二是“学规”当以史册所载最为信实可靠,也应以此最称著;三是其原本内容所具有的性质、适用的范围、发挥的作用以及产生的影响,完全与教育类学规的基本特点相切合。关键词:朱熹;《白鹿洞书院学规》;揭示;教条;《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764(2023)01-0098-07收稿日期:2023-01-07基金项目: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读书分年日程》及元代儒学教育传承”(项目编号:FJ2022X005);福建省中特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研究”(项目编号:FJ2022XZB049)。作者简介:罗玉梅,闽南师范大学讲师。王照年,博士,闽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①目前学界所谓淳熙本,即前集十一卷、后集十八卷,属诗文合编选集的宋椠本,半页十二行,行二十一字,左右双栏,白口,双鱼尾。又见该本前后钤有“毛晋”“汲古主人”“乾隆御览之宝”“五福五代堂宝”“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天禄琳琅”诸印,表明这是从明人毛晋汲古阁流入清大内,藏于昭仁殿,在《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卷七有著录(详见《朱文公大同集》提要)。再至1922年(民国十一年)八月十七日溥仪赏赐溥杰,又流传于外。抗战初期,藏书家沈仲涛得购于上海,后又将其捐赠,今藏于中国台湾“故宫博物院”。考其版本,应为宋刊本无疑。参见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宋集珍本叢刊》第五十六册《晦庵先生文集》,线装书局,2004年版,第481页。淳熙七年(1180年)三月十八日,复修建白鹿洞书院成,时知南康军朱熹(1130-1200年)亲自为白鹿洞书院订立《白鹿洞书院学规》(下简称《学规》)。皆因该《学规》在后世教育影响极为深远,故一向被学人所关注。尤其是近年内,深入发掘该《学规》的教育启示、培养理念、思想内涵、条文释义等的学者甚多,且成果也越来越深入而细致,如郜丽娟《白鹿洞书院学规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