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会成为捐赠者吗———志愿经历多少对个人捐款影响的混合研究*林顺浩沙思廷**摘要:志愿者在现代慈善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志愿者不仅提供志愿服务,也愿意通过金钱捐赠的方式支持慈善事业发展。然而,非营利组织内部志愿者的金钱捐赠行为还未引起学界关注。本文通过选取C县470名应急救援社会组织的志愿者为研究样本,构建Tobit回归模型,深入检验了志愿经历与捐赠额度之间的关系,并考察了政府资助对二者间关系的调节效应。本文发现,志愿者的志愿经历越丰富,其向所服务非营利组织提供的捐款越多,同时政府资助力度对二者间关系具有正向调节作用。通过进一步访谈,本文发现,志愿者之所以能成为组织的捐赠者,是因为其在志愿经历中的信息获取、使命达成和激励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聚焦非营利组织内部的志愿者捐赠行为,不仅为理解个体慈善捐赠行为***基金项目:腾讯-南都基金会百个项目资助计划“捐赠周期与捐赠意愿的心理作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QT21006-3-11)。林顺浩,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组织政策与发展方面的研究,E-mail:linsh18@mails.tsinghua.edu.cn;沙思廷,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慈善捐赠与志愿服务方面的研究,E-mail:sst20@mails.tsinghua.edu.cn。动机提供了经验证据,也为进一步挖掘募捐资源的市场营销实践提供了有益的管理启示。关键词:志愿者;志愿经历;捐赠;政府资助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意味着社会的财富流向与个体精神追求相适应的资源配置方式进入了国家顶层政策设计视野(王名等,2020)。社会捐赠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形式,现有文献表明,普通公众的慈善参与程度是一个国家慈善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Bendapudietal.,1996)。一项社会捐赠结构的跨国调查数据显示,美国75%以上的慈善捐赠来自个人,而中国大部分捐赠则来自企事业单位,来自个人的捐赠不到20%,我国个人捐赠处于世界较低水平(高鉴国,2010)。如何进一步促进个人捐赠成为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志愿者作为重要的慈善行为主体日益受到关注。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志愿服务条例》等志愿慈善法律法规的颁布,依法有序参与志愿服务的人数和时数达到历史新高。既往慈善捐赠研究过多关注组织外部捐赠者是如何影响组织慈善捐赠的,而与非营利组织内部的志愿者身份分离,涉及志愿者管理的文献多注重对志愿者招募、培训、激励和退出等环节内容的考察(Brud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