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2-09-08基金项目:广东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研究基地课题(gdsyzx-17)。作者简介:余伟,男,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研究部讲师,《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编辑部副主任,研究方向为统一战线理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1]。基层社会治理要求多元主体参与互动的协商治理,追求公平正义和公共利益最大化。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努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2]。新时代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政协协商民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优势作用,提升协商效能,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一、政协协商民主与社会治理高度契合(一)政协协商民主与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参与相契合社会管理倡导的是自上而下的集中管理模式,公权力和公共产品的拥有权和分配权集中于政府部门,表现为“大政府小社会”的管理模式,在过去这种社会管理方式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阶层不断分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数量快速增长,以社会管理为主导的传统模式因其忽略了发挥其他社会主体的参与作用,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社会治理模式逐步取而代之。社会治理倡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政府机构由金字塔型向第33卷第5期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Vol.33No.52022年10月JournalofGuangxiInstituteofSocialismOct.2022政协协商民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优势作用及实践路径研究余伟(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000)摘要: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优势。发挥政协协商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优势作用,应准确把握好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构建形式丰富的协商平台,着力提升委员协商治理的能力水平,建立科学的协商成果转化落实机制,强化协商治理宣传力度,发挥“有事好商量”协商平台品牌示范引领效应,进一步增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效性与科学性。关键词: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