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菌斑指数与牙龈指数对比(x-±s)组别菌斑指数术前1d术后6个月牙龈指数术前1d术后6个月观察组3.01±0.211.09±0.18ab2.19±0.240.89±0.09ab对照组3.00±0.131.67±0.22a2.22±0.211.23±0.10a注:与术前1d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2.4美学修复效果评价术后6个月,观察组中美学修复效果中色泽匹配40例(100.0%),表面优良40例(100.0%),边缘完整39例(97.5%),满意者38例(95.0%)。3讨论纳米复合树脂有多种色泽可供选择,在临床上可以达到与天然牙齿一致的自然美[5]。本文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与随访,未见明显牙髓刺激反应。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中美学修复效果中色泽匹配40例(100.0%),表面优良40例(100.0%),边缘完整39例(97.5%),满意者38例(95.0%)。表明树脂分层前牙修复具有很好的美学效果,也能提高治疗效果。该方法通过对牙齿天然解剖结构的模仿,增加比色的准确性,同时选择性釉质酸蚀加白酸蚀粘结处理,从而取得很好的分层修复效果[6]。分层修复理念就是采用复合树脂模仿釉质-牙本质自然层颜色特征进行多色分层修复,从而获得更加理想的美学修复效果。使用复合树脂能减少牙根吸收的发生,有利于牙周膜纤维的重新结合[7]。但是由于没有应力中断作用,可对牙周膜愈合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树脂分层技术可通过应力中断作用,有利于保持上皮根鞘的增殖分化能力,可以使牙周膜接受温和的机械刺激和适度的缓冲,有利于牙周膜血管的再生与牙根的继续发育。并且其能有利于牙周组织修复和再生,形成一体的化学结合,从而提高修复成功率[8]。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6个月的前牙松动度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的菌斑指数与牙龈指数均少于术前1d(P<0.05),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主要在于该方法可减少、龈沟液的渗出对粘结强度产生的不良影响,对复位牙及健康牙的牙周组织刺激小,对软硬组织的刺激小,与牙体颜色非常接近,能达到美观的要求。综上所述,树脂分层前牙修复在前牙外伤致缺损中的应用具有很好的美学效果,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前牙松动,减少菌斑指数与牙龈指数。不过本研究没有进行>1年的随访,且机制分析不够深入,将在后续研究中深入分析。参考文献[1]李雷州.颌间牵引钉与微型钛板联合应用与传统牙弓夹板在颌骨骨折手术中的价值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01):136-138.[2]ImburgiaM,CortelliniD,ValentiM.Minimallyinvasiveverti-calpreparationdesignforceramicveneers:amulticen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