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2期一瓶颈中的生长王安忆是中国当代文坛中最具辨识度和自我突破精神的作家之一。1980年代以来,她一直笔耕不辍,始终置身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前沿地带,以其不断挑战自我的突破精神和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在新时期以来的各种文学潮流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从早期“反思文学”中的“雯雯系列”,到“寻根文学”中的《小鲍庄》《大刘庄》,从“先锋文学”中的《纪实与虚构》到“新历史小说”中的《叔叔的故事》《长恨歌》,从《富萍》《妹头》到《遍地枭雄》,再从《天香》到《考工记》,王安忆始终保持一种高度紧张的写作状态,并且以其对历史及现实的个性化体验和自身娴熟的文学技艺,不断地开拓和完善自己的文学版图。而《一把刀,千个字》则是其创作生涯的又一重大突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标志着王安忆开始真正地突破创作上的“瓶颈”状态,发现和直面曾经被自己有意封存起来的文学天空。关于王安忆的创作瓶颈问题,吴俊在21世纪之初曾著文讨论。在其《瓶颈中的王安忆——关于〈长恨歌〉及其后的几部长篇小说》一文中,他以《长恨歌》《富萍》《妹头》《上种红菱下种藕》这四历史缝隙中的生命絮语——论《一把刀,千个字》◎王振锋摘要:王安忆的长篇小说《一把刀,千个字》一改其先前对于当代社会现实拒斥的“哲学”倾向,以开放的姿态来拥抱中国当代的历史和现实。小说以一种极其低沉的叙述语调,叙述了一群平凡人的人生际遇,并且藉由一个家族的伦理纠葛牵涉出一段历史和一个时代的。作者通过对宏大历史的想象与重构,对启蒙精神的反思与彰显,以及对完整人性的解剖与张扬,传达出创作主体对于历史与诗性正义的坚守和深厚的伦理关怀。从叙事上看,王安忆通过精细繁复的饭局描写和隐匿人物姓名的叙事策略,来呈现人与人之间复杂的伦理纠葛和情感秘辛,使小说在有限的文本空间中获得无限丰饶的审美意蕴。关键词:王安忆;《一把刀,千个字》;历史缝隙;当代现实186DOI:10.19290/j.cnki.51-1076/i.2023.02.046部长篇小说为例,指出了王安忆小说创作的瓶颈所在,即作者对于当代社会现实的隔膜和拒斥的“哲学”倾向,以及与这一倾向相辅相成的叙述技巧和结构形态问题。在他看来,正是“小说表现技巧的匠气结构形态的封闭性以及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偏执,构成了王安忆在近期创作中的瓶颈特征”①。实际上,这种创作中的瓶颈,在王安忆此后的长篇小说创作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纠偏,甚至有时候表现得更为偏执。这种情况在《启蒙时代》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