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园区”新标杆领航农业现代化xx县位于xx盆地中偏西北部,是xx省35个农产品主产区之一,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居全省前列。2023年,全县粮食总产全省第三;油料总产、生猪出栏均为全省第一。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国务院)、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农业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三农”工作先进县、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近年来,xx县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完善“3+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紧紧围绕xx、生猪等主导产业,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种养循环促发展打造“绿色”园区初冬的暖阳洒在巴蜀之地,在xx县xx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村民何华蓉娴熟地拧开阀门,只见铺设在田间的沼液管网如毛细血管般,将粪污养分均匀地输送到每棵xx根上。“xx是‘涪城xx’的道地主产区,常年种植面积6万亩,总产量占到全国的70%以上,出口到国外的xx,每10粒就有8粒产自xx。”xx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廖xx话语间满是自豪,“全国主打道地药材的现代产业园区屈指可数,将xx与生猪结合,走种养循环路的,xx算独一家。”坚持立足绿色生态、品质优先发展战略,xx县全域推广“猪—沼—药”生态循环模式,成功探索出1亩xx6头猪的种养循环黄金配比。在种养循化模式下,两大特色优势产业共同发力,构建闭合经济体。该园区2023年成功创建xx省首批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023年纳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目前已顺利通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期绩效评估。作为“中国xx之乡”,xx种植xx的历史距今约700年。涪江沿岸冲积形成的砂层土质,肥沃发苗,透水透气,且拥有降水适中、夏热冬寒的气候条件,完美契合优质xx的生长需求。然而优质的资源也曾被“怠慢”。“以前种xx,种植户一味追求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产量上来了,但药效低品质差,卖不出去好价钱,还留下了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的后遗症。”谈到曾经的xx种植,芦溪镇涪城村党委书记张万友不禁皱起了眉头。2017年园区建设开始后,一场从“量”到“质”的提升工程随之全面铺开。坚持“以种定养”,xx先后支持186个养殖场(户)、2个“三沼”利用合作社完善粪污处理和利用设施并以10万吨有机肥厂为核心,积极推进粪污收储运用体系建设。在铁骑力士生猪养殖场,机器声轰鸣,喷淋机、翻抛机等设备将粪污喷洒在加了锯末、谷壳和微生物菌种的混合物中拌和均匀,粪水随着管道进入暂存池,发酵后进入铺设的沼液管道,成为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