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方标准DBDBDBDB37373737DB37/T619—2006海蜇苗种培育技术规程2006-08-01发布2006-10-01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7/T619—2006I前言本标准由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提出本标准由山东省渔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锡佳王云中张宇宋向军汤宪春DB37/T619—20061海蜇苗种培育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海蜇(Rhopilemaesculenta)苗种培育、苗种规格与质量要求、苗种运输技术要点等。本标准适用于海蜇苗种人工培育。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伞部水母体上部隆起的部分。3.2口腕部水母体伞部下面的口腕、肩板及其附属器官。3.3伞径海蜇自然伸展时伞部边缘间的最大直线长度。3.4苗种用作养殖的伞径大于等于15mm的幼蜇。3.5伤残个体苗种伞部和头腕部分离、伞部破损、口腕部残缺的个体。3.6畸形个体苗种口腕与伞部相歪斜、伞部为缺损后再生的个体。4人工育苗4.1亲蜇选择4.1.1来源选用原产地自然种群的成蜇或经人工养殖挑选的成蜇。4.1.2规格及感官标准深褐色,健壮,无伤残,伞径30cm以上。4.2亲蜇培育技术4.2.1培育池水泥池,20m3左右,水深1m~2m。4.2.2水质水源符合GB11607的规定,培育用水符合NY5052的规定。DB37/T619—200624.2.3水温24℃左右。4.2.4盐度20~32。4.2.5光照1800Lx~2400Lx4.2.6培育密度1只/m3~2只/m3。4.2.7日常管理4.2.7.1投饵采捕的同批亲蜇数量多时,若能在1周之内结束采苗,可不必投饵,否则要投饵。每天上下午各投饵1次,投饵量为2×104个卤虫无节幼体/只。4.2.7.2换水亲蜇入池后,按雌雄比例(2~3):1。一般每天换水2次,换水率早晚各100%。4.3产卵与孵化4.3.1性腺成熟判别取少许生殖腺涂于载玻片上的水滴中,显微镜下卵子为球形,精子为肾形颗粒。4.3.2产卵前蓄水与水处理育苗前将水池刷净,注入新鲜过滤海水100cm深左右。并充气待用。4.3.3产卵产卵前停止充气,将亲蜇按雌雄比3:1移入获卵池内。其密度控制在1个/m³~2个/m³。亲蜇移入获卵池约1h后陆续产卵,产卵后3h左右,应将亲蜇从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