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60.35B9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GB/Z19798-2005农业灌溉设备自动灌溉系统水力控制Agriculturalirrigationequipment-Automaticirrigationsystems-Hydrauliccontrol(ISO/TR8059:1986,Irrigationequipment-Automaticirrigationsystems-Hydrauliccontrol,MOD)2005-06-08发布2005-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GB/Z19798-2005前言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修改采用ISO/TR8059:1986Q灌溉设备自动灌溉系统水力控制》(英文版)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根据ISO/TR8059:1986重新起草。考虑到我国国情,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在采用ISO/TR8059:1986时,进行了如下修改:—引用了采用国际标准的我国标准,但所引用的我国标准并非等同采用国际标准。这些技术性差异用垂直单线标识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的页边空白处。为便于使用,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还对ISO/TR8059:1986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本技术报告”一词改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删除ISO/TR8059:1986的前言。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兰才有、张晓文、仪修堂、薛桂宁。GB/Z19798-2005引言自动灌溉系统是从20世纪后半叶才开始出现的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因此,有必要对其发展背景作一简要回顾。世界上农业生产的食物主要依赖于水的有效利用率。食物消耗量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而增长,而农业上的可利用水源是有限的。因此,这一制约因素要求人们开发新水源,并对现有水源的利用进行严格控制。对作物生长期需水量的深人研究一再表明:没有必要通过增加用水量来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实际上,采用科学的控制方法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减少用水量。要想在灌溉过程中实现上述目标,就直接涉及到人参与的程度和性质。因为灌溉方法本身需要更复杂的操作技术,所以对人的要求就更高。监管灌溉系统需要做大量工作。这样一来。操作者的责任相应增加,使人力难以胜任。上述问题的解决办法可以用两个词概括:控制和自动。因为灌溉作业是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的,所以利用时间来控制灌溉系统的假设可能是有道理的。这一概念在自动控制装置发展的早期得到短时间的应用,但后来就被废弃了。试图利用时间来实现定量控制是一种间接方式,它基于以下两个假设: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