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B16备案号:19856-2007北京市地方标准DBDB11/T397—2006农田害鼠调查规范Rulesforinvestigationofpestrodentsinthefarmland2007-02-01实施2006-11-03发布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1/T397—2006I前言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种植业分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市植物保护站、中国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施大钊、郭喜红、金晓华。DB11/T397—20061农田害鼠调查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调查农田鼠情应遵守的原则(附录A)、害鼠种群特征、受害损失调查、作物与环境调查、鼠情报告与预测、调查数据记载与归档上报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调查农田鼠类数量及其危害。也可供鼠类种群生态学研究、其他环境鼠类调查或其他目的调查参考。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鼠情观测区(以下简称:观测区)observedregions为获得大面积鼠类危害状况设立的田间调查区域。2.2害鼠种群调查样地(以下简称:样地)samplefield为获得害鼠种群结构、自然存活率、自然繁殖率等数据在典型地段设置的长期监测害鼠种群数量动态设置的田间调查区域。2.3夹夜trap-night在田间调查时将一定数量的鼠夹布放在田间捕鼠的方法。1支有效使用(指能够捕打到鼠类的鼠夹,踏板感量为1.5g-2.5g)的鼠夹,按规定的方式在田间置放1夜为1个夹夜。2.4夹夜法trap-nightmethod以花生米做诱饵,用中号铁板鼠夹(120mm×80mm),暮放晨收的捕鼠方法。布夹方法为每50支鼠夹为一夹线,沿直线布放;夹距5m。与其平行间隔50m(如有障碍物可根据情况大于50m)布放另1条夹线,依次再布放其它夹线。每次布放的夹线数不少于2条。在同一地点连续布放3天。每次布放的地点不能重叠,相邻两次布夹地相距lOOm以上。2.5有效布夹数thecountofeffectiverattrap空翻夹数)(遗失夹数布夹总数有效布夹数+=-2.6夹夜捕获率therateofTrap-nightcapture100%×=有效夹夜总数捕鼠总数)夹夜捕获率(2.7土丘记数法hillockcount适用于地下生活鼠种,如鼢鼠(Myospalaxspp.)、棕色田鼠(Microtusmandarinus)的调查方法。做法是选择有土丘,面积不少于1/4hm2的地段,记录其中的土丘数量,根据土丘数折算土丘密度。)hm()()/hm22调查面积个土丘数土丘密度(个=DB11/T397—20062食虫目的麝鼹(Scaptochirusmoschatus)可参照上述方法统计。2.8鼠胴体重theweightofmousecarcass去掉全部内脏后的鼠体重。3观测区鼠情调查3.1观...